一、参公人员可以调入公务员队伍吗?
可以。参公管理的人实际上也是公务员,公务员之间交流调配,轮岗管理也属正常。
二、参公是什么意思?参公单位人员算公务员吗?
公务员是行政编,参公是事业编。公务员身份的档案存档单位是组织部,事业编制人员档案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一、公务员具有行政编制、有国家财政供养、行使管理国家职能,三者缺一不可。因此,毫无疑问,不具有行政编制的,都不是公务员。
二、参公身份,是事业编制,不是行政编制。 三、参公身份与公务员的主要区别:不是行政编制不是公务员,到了退休后按事业退休人员处理。 可见,参公身份是介于行政编制和普通事业编制之间的一种特殊事业编制身份。
三、参公编制人员调入公务员编制单位有哪些方式?
在我们江苏,满五年后,你可以再考省公务员;还有就是走遴选。
四、参公管理人员和公务员的区别?
参公全称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是我国政府各单位政工干部和工作人员比较口语化的一种表述。
1、公务员是行政编,参公是事业编,普通事业编制在编人员需经过考试才能调入参公单位和党政机关,而公务员和通过考录的参公人员是可以相互调动的。
2、参公的事业编和公务员都属于国家财政同一拨款,几乎在薪酬福利上没有差别,然而一般来讲参公单位比党政机关的规格要低,晋升空间可能不如公务员大。
五、参公单位的人员要交五险一金吗?
参公单位的人员必须要交五险,一金应当缴纳。 《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要求,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其职工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并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规定中所称社会保险费,是指由用人单位及其职工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 规定提出,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将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情况告知职工本人,每年向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通报或者在本单位住所的显著位置公布本单位全年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接受职工监督。用人单位代职工申报的缴费明细以及变动情况应当经职工本人签字认可,由用人单位留存备查。 针对一些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规定明确,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0.5‰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新设立的单位应当自设立之日起30日内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并自登记之日起20日内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审核文件,到受委托银行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 单位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或者不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有能力缴存住房公积金但不建不缴或少缴的单位,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缴存。单位逾期不缴或者少缴住房公积金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缴存;逾期仍不缴存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六、公务员还是参公单位工作人员如何界定?
团县委从性质上说属于党群机关。
党群机关主要是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党委组成部门,比如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党委办公室等这些单位,中央还有个对外联络部什么的,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都是公务员。另一部分是人民团体,比如团委,妇联,工会等,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比如团县委书记和副书记这些就是公务员,团县委的普通干事的编制就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
参公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考核及工资待遇等方面和公务员是一样的。但是,按照你说的,你是参公人员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你继续在团县委干,公务员和参公区别不大。如果想出来,就有差别了。
另外,既然你说“工作以后知道团委是参公单位”,如果你不是一把手,那你基本就是参公人员了。
七、参公单位人员登记不上公务员怎么办?
参公单位的人员主要是指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这类人员的编制还是事业编,不是公务员,所以参公单位人员登记不上公务员,如果想登记公务员的话,一是通过公务员招考,二是通过事业编制人员进行组织选拔转身份成公务员。
八、参公单位正式编制人员可否调动到公务员单位?
可以
参公事业单位,是指完全或者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依法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其中在岗在编的干部身份人员,登记为参公人员。参公人员和公务员的区别:一是使用的编制不同,公务员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参公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二是所在机构不同,公务员是指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参公人员是指参公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除此而外,其他都是一样的:公务员是按照《公务员法》管理,参公人员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资收入和结构相同,都执行的是公务员工资;个人身份都是一样的,都是干部身份;提拔晋升,都是职级模式。其他退休相关规定、养老保险、福利待遇、补贴都是一样的。
九、参公管理人员和公务员有什么区别?
01、编制上的区别
按照国家规定,公务员全部是行政编,事业单位则是事业编,而参公则比较特殊,它介于二者之间。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参公人员属于事业编,但是一些参公单位(如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属于行政编制。这是因为一些事业单位具有行使政府相关权力的职能,但是其职工却没有公务员的身份,而且编委会又不可能扩大行政编制数额,于是就出现了某些参考公务员管理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
02、名称上的区别
参公人员的名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从广义上看是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算是正式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需具备两个条件,一必须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二是具有法律法规赋予的管理职能。如果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么经过本单位申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后,就可以报上一级政府人事部门进行审批,经过批准后这个单位叫做“参公单位”,但不叫“机关”。
03、待遇上的区别
参公单位一般是党政机关的下级单位或者执法机构,它们的工资待遇跟公务员一样,都是财政全额拨款,但因为大部分参公单位机构规格比党政机关要低,因此薪酬涨幅的空间要相对小一些。
04、转任上的区别
一般来说,事业编不经过考试是没法转任到行政编的。但参公单位却比较特殊,它能与公务员进行转任。从公务员单位调到参公单位,编制就由行政编变成了事业编,反之亦然。
在某些省份,参公人员想转任到机关当公务员要看这个单位有无多余的行政编,而公务员转任则无此限制,这公务员转任与参公转任的区别。参公人员转任比公务员转任有难度,在某些情况下,参公人员转行政编也要进行考试。
05、与普通事业单位的区别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参公单位与普通事业单位不同。在人事制度方面,参公单位实行公务员制度,普通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在招录、晋升、薪酬、退休、养老等诸多人事管理方面都存在较大区别。
从资源方面看,第一,通过参公管理身份的确立,能够增强参公事业单位工作开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第二,参公管理的身份保障了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类同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因此,绝大多数事业单位都非常希望纳入参公管理。
十、进行了参公登记人员什么条件可以进行公务员登记?
参公人员要想成为公务员,必须满足公务员招录条件,通过公务员考试笔试面试合格后才能成为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