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公务员中山人才网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83 2024-09-02 11:49

一、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单位换算

1.长度单位换算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

1000微米=1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100公亩

1公亩=1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亩≈666.667平方米

  3.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立方米=1000升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4.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000000克

1千克=1000克=1公斤=2市斤

  5.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6.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15分钟=1刻钟

大月(31天)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小月(30天)有:4月、6月、9月、11月。

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

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二、一般运算规则

1.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6.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7.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8.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9.分数应用题

   单位“1”的量×分率(百分率) =对应量

   已知量÷对应分率(百分率)=单位“1”的量

   比较量÷单位“1”的量=分率(百分率)

  10.归一问题

   单一量×数量=总量

   总量÷单一量=数量

   总量÷数量=单一量

  11.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三、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a2)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6a2)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长 b:宽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宽 h: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ah)

三角形高=面积×2÷底 (h=2S÷a=)

三角形底=面积×2÷高 (a=2S÷h=)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a+b)h]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π:圆周率 d:直径 r:半径

周长=直径×圆周率=2×圆周率×半径 (C=πd=2πr)

  面积=半径×半径×圆周率 (S=πr2)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πdh=2πrh)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表=S侧+ 2S底=Ch+2S底=Ch+2πr2=2πrh+2πr2)

  (3)体积=底面积×高 (V=S底h)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将近似长方体平放得到:圆柱体体积=侧面积的一半×半径,即V=Ch÷2×r=2πrh÷2×r=πrh×r=πr2h)

  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四、数学定义、定理公式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二、爱因斯坦数学公式大全?

公式1. E=mc²。

公式2:设一个物体质量为M,它所在的参照系相对于另一个参照系的速度为v 则它的质量相对于另一个参照系变为M1, M1和M之间的关系为M1=M/√[1-(v/c)^2]

公式3:生命周期变化公式:T1=T/√[1-(v/c)^2]

公式4: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Gμν=8πGTμν/c^4,(μν是下标)

公式5:宇宙临界密度公式:ρc=3H^2/8πG,(c为下标,H为哈勃常量)

公式6:爱因斯坦光电方程:hν=W-Ek,W为溢出功,Ek为初动能)

公式7:光子能量方程:E=hν,(ν为光子频率)

公式8:关于布朗运动的公式

△^2x=(RT/NA)·(t/3πηγ),(△x表示微粒的运动位移,△^2表示△的平方,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公式9:设一个物体的长度为L,它相对于另一个参照系的长度为L1

则:L1=L×√[1-(v/c)^2]

c为光速,在任何一个参照系看来,c都是不变的,这是光速不变原理

三、小学括号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数学公式中需要加括号()的包含很多:有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以及生活中的一些常用公式等。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水池注满水所用时间=1÷(进水速度-放水速度);

筑路总长=(甲的效率+乙的效率)×时间;

价格相同的两种商品总价=(A的数量+B的数量)×单价……

四、初二数学公式大全表格?

初中生学习数学应该熟练掌握基本公式,下面总结了初中数学公式,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学习数学。

初中数学所有公式总结

1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公式

二次函数表达式ax²+bx+c=0;(a≠0),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参考二次函数进行变形。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我们可以先做出抛物线,然后看与x轴交点。

△=b²-4ac;

求解公式:x=(-b±V△)/2a;

2因式分解常用公式

1、平方差公式:a²-b²=(a+b)(a-b)。

2、完全平方公式:a²+2ab+b²=(a+b)²。

3、立方和公式:a³+b³=(a+b)(a²-ab+b²)。

4、立方差公式:a³-b³=(a-b)(a²+ab+b²)。

5、完全立方和公式:a³+3a²b+3ab²+b³=(a+b)³。

6、完全立方差公式:a³-3a²b+3ab²-b³=(a-b)³。

7、三项完全平方公式:a²+b²+c²+2ab+2bc+2ac=(a+b+c)²。

8、三项立方和公式:a³+b³+c³-3abc=(a+b+c)(a²+b²+c²-ab-bc-ac)。

3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

觉得有用点个赞吧

五、高三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三年级数学常考的公式主要有函数、导数、数列、向量、圆、两角和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和差化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抛物线等公式等。

1、圆体积=4/3(pi)(r^3)。

2、面积=(pi)(r^2)。

3、周长=2(pi)r。

4、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a,b)是圆心坐标】。

5、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d2+e2-4f>0】。

六、五四制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规律万能公式就是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及多项式计算的7个乘法公式(包括逆运算因式分解公式)……

七、初一的数学公式大全?

一下图是我初中数学总结的一些公式和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其实初中数学很容易的,不要觉得难

以上都是我的数学总结的方法和一下初中基本公式,初中数学你要记住一些方法和模型

八、3阶魔方数学公式大全?

1.一层

观察法

2.二层

顺时针对换(URU'R'U'F'UF)

逆时针对换(U'L'ULUFU'F')

以上两个公式不需要死记硬背,魔方复原过程中通过观察角块的位置即可。

3.三层

棱块互换(R2URUR'U'R'U'R'UR')

棱块上翻(FRUR'U'F')

角块互换(TRT'L'TR'T'L)

还有一个角块上翻的公式,也很简单,适用于所有的角块上翻操作,只需要根据上翻的色块位置重复执行(RF'R'F)或者(F'RFR')即可。

最后,通过测试,发现以上三个公式同样适用于二阶魔方。

九、初中上册数学公式大全?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

(1)式子: 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2ab+b2 =(a+b)2

a2-2ab+b2 =(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

我们看多项式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m +n)•(a +b).

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

十、初中数学公式及变形公式大全?

. 乘法与因式分解

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

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

2. 幂的运算性质

①­am×an=am+n;②am÷an=am-n;③(am)n=amn;④(ab)n=anbn;⑤(­)n=­;

⑥a-n=,特别:(­­)-n=(­­)n;­⑦­a0=1(a≠0)。

3. 二次根式

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

4. 三角不等式

|a|-|b|≤|a±b|≤|a|+|b|(定理);

加强条件:||a|-|b||≤|a±b|≤|a|+|b|也成立,这个不等式也可称为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其中a,b分别为向量a和向量b)

|a+b|≤|a|+|b|;|a-b|≤|a|+|b|;|a|≤b<=>-b≤a≤b ;

|a-b|≥|a|-|b|; -|a|≤a≤|a|;

5. 某些数列前n项之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6. 一元二次方程

对于方程:ax2+bx+c=0:

①求根公式是x=­­,其中­△=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则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

③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7.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称为截距)。

①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

②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

③特别地:当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8. 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

①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

②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

9. 二次函数

(1).定义:一般地,如果是常数,,那么叫做的二次函数。

(2).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①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时,开口向上;当时,开口向下;

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

②平行于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特别地,轴记作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