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公务员中山人才网

聘任制公务员报考条件

116 2023-07-01 15:54

一、聘任制公务员报考条件

1.国企领导

根据公务员内部条例,国企当中合适的优秀人员可以通过调任、转任的形式引进来,当然了能享受这类待遇的只有国企领导人员,普通职工是不具备相关条件的。

2.高校领导人

在当前很多教育部直属的高校中,有不少大学依然属于副部级。这些学校的高层领导是由组织部直接任命的,享受副部级待遇。同时这些领导班子成员和公务员一起纳入行政级别序列,可以实现内部调动。

3.参公事业单位人员

参公事业单位虽然采用的是事业单位编制,但他们大部分都是通过正规公务员考试被录用的,换句话说是他们其实是拥有事业单位编制的公务员,和其他的事业单位人员差距很明显,参公人员可以直接实现与公务员调岗只要双方单位同意调换即可。调换成功后这些参公人员将直接拥有公务员编制。

4.军转干部

一般在军队里担任正连级以上的军人,后期在面临退役时可以选择被安置到地方的公务员机构中,直接转化成公务员或者参公人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人虽然不需要经过面试,但依然需要对申请人的表现和技能进行评分,不通过的依然没有机会。

5.事业单位领导干部

和国企一样,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只要达到一定级别也是会直接被纳入党组织视野中的,如果因为工作需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也是可以直接被调任到公务员队伍中的,这种属于平职调任,调任后该领导干部的相关福利待遇则直接参照公务员来。

6.人才引进

很多地区经常会因为人才紧缺,急需招入一些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并将这类人直接纳入公务员编制。当然了,人才引进针对的都是一些高科技人才,如果一个人自身素质不过硬根本没戏。

二、聘任制公务员和普通公务员的区别

不属于,聘用制公务员属于编制内人员,聘任制公务员是指机关与拟聘人员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通过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而任命的公务员。编制则是国家政法专项编制,属于公务员序列。

三、聘任制公务员与所在机关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

聘用制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和劳动合同法双重标准管理其实,聘用制公务员不得单方辞退的情形,包括医疗期,工伤或职业病鉴定、治疗期,因工伤导致一定的伤害等级,女性在三期内等

四、聘任制公务员期满后的出路

各有利弊吧,聘任制公务员没有公务员编制,但工资待遇很高,并有机会转任在编公务员,这些人一般具有高学历高能力,转任后工资待遇会下降。

事业编制有编制,但待遇较低,并且转任公务员的可能性很小,而且这些人能力水平一般低于聘任制公务员,个人认为聘任制公务员比事业编的发展前景和水平都要好。

五、聘任制公务员可以转正吗

(一)转正定级后,聘用制书记员的薪酬由等级工资、工龄工资、绩效工资、年终奖金等4部分构成。

(二)聘用制书记员设置6个等级,实行按期晋升和择优选升。根据等级享受相应工资待遇。

(三)用人单位按照规定缴纳“五险一金”,定期组织聘用制书记员参加健康检查,并提供就餐、办公设备等必要保障。在工作期间,聘用制书记员享有带薪休假、出差补助等权利。同时,根据劳动法等规定享有婚假、丧假、产假、护理假等国家规定的福利。

(四)经聘用后,第一次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为3年,其中试用期3个月。合同期满后,双方可以续签聘用合同。

法院招聘书记员分为聘用制和聘任制,本次招聘的聘用制书记员是法院普通员工,属于合同工,没有公务员编制。而聘任制的书记员是省级以上正式录用的公务员,属行政编制,享受公务员待遇,而书记员有自己独立的一套编制,即书记官编,不会直接升法官,高级法院书记员为处级,中级法院书记员为科级。

本次考试的聘用制书记员依然享受五险一金,一般工资构成是等级工资+工龄工资+绩效工资+年终奖金+加班费,不同法院也可能有奖金,视具体情况而定。而决定工资高低的是对应的岗位等级。

随着现在对机构的完善,在不久的未来,全国各地的书记员待遇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工资更高,其他福利更多,晋升渠道更广这三个维度上,随着薪资待遇的提升,会相应要求应聘者自身素质也得过硬。对于想从事司法工作并有心努力提升的人来说,这份工作可以带给你扎实的基本功哦。

六、聘任制公务员有编制么

委任制公务员是指由任免机关在其任免权限范围内,直接确定并委派某人担任一定职务而产生的公务员。我国公务员中的非政府组成人员主要是委任制的公务员。目前,我国公务员的任用以委任制为主。委任制公务员中,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则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考录工作也不是由各用人机关自行组织实施,而是由中央或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任用权力高度集中,充分体现上级机关和领导的用人权,有利于治事与用人的统一,有利于在行政机关中贯彻首长负责制,有利于上级对下级的统一指挥调度,保障政令贯彻执行的效率;在委任制情况下,公务员非因法定事由不被免职和辞退,有利于公务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有利于行政管理的连续性、稳定性和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