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企业信息 > 单位中山人才网

太阳辐射量的单位是?

162 2023-09-14 15:03

一、太阳辐射量的单位是?

单位是焦耳/厘米2·分,即在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太阳辐射的单位也可以表示为W/sr,w是瓦,sr是球面度。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太阳高度角或纬度:太阳高度角越大,穿越大气的路径就越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太阳辐射越强。例如,中午的太阳辐射强度比早晚的强。

2.大气层厚度的影响:大气层越厚,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就越严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少。

3.海拔高度: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例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4.天气状况:晴天云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例如四川盆地多云雾阴雨天气,太阳辐射消弱强,太阳辐射成为我国最低值区。

5.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高则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6.白昼时间的长短。

7.大气污染的程度:污染重,则对太阳辐射消弱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

二、太阳辐射强度的单位是什么?

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常数:太阳辐射强度就是太阳在垂直照射情况下在单位时间(一分钟、一天、一个月或者一年)内,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所得到的辐射能量.如果在特定的情况下测量太阳辐射强度,就叫做太阳常数.也就是说,必须是在日地平均距离的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在1分钟内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就称为太阳常数.它是用来表达太阳辐射能量的一个物理量.这里需要解释几个概念:日地平均距离:15000万公里在大气上界:就是说不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即在没有大气的情况下.太阳常数的数值,由于观测年代不同,以及观测方法和推算方法的不同,在不同的书籍和资料中,其数值常不一致,变动幅度在1.90-2.90卡厘米/2.分之间.1957年国际地球物理年决定采用1.98卡/厘米2.分.近年来,在宇航事业取得新资料的情况下,经过大量观测和分析,测得新的太阳常数为1.95卡/厘米2.分.据研究,太阳常数也有周期性的变化,这可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有关.因此,在长期气象预报过程中,常把太阳常数和太阳黑子的周期变化联系起来,分析气候长期变化的趋势,为国民经济计划服务.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太阳常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垂直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强度,但太阳常数到达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之间,存在着下面的数学关系式:I=I0.sinh式中,h为太阳高度角,I0为太阳常数,I为投射到大气上界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上式表明:大气上界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增强.当太阳高度角为90°时,太阳辐射强度就等于太阳常数.因此,太阳常数就是到达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的最大值.

三、太阳辐射排行?

太阳辐射最高的是高原我国青藏高原

四、太阳辐射波长?

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的99%以上在波长 0.15~4.0微米之间。大约50%的太阳辐射能量在可见光谱区(波长0.4~0.76微米),7%在紫外光谱区(波长<0.4微米),43%在红外光谱区(波长>0.76微米),最大能量在波长 0.475微米处。

太阳辐射谱是太阳辐射能量随波长的分布。太阳辐射能量分布在从宇宙线、X射线到无限电波的整个电磁波谱区内,99.9%以上的能量集中在0.2-10.0μm波段,最大辐射能量位于0.48μm处,紫外波段(<0.40μm)、可见光波段(0.40-0.76μm)和红外波段(>0.76μm)的能量各约占总能量的9%、44%和47%。

太阳辐射谱是连续谱,但有二千多条太阳大气的吸收线,称为夫琅和费线。太阳辐射进入地球大气后受气体及气溶胶粒子的吸收和散射,不仅能量被削弱且谱型也有变化,地面的太阳辐射谱最大辐射波长明显移向长波方向,并且由于臭氧层的吸收,波长小于0.29μm的波段已无法测到。

五、太阳辐射常数?

1368瓦/米2。

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天文太阳辐射量。在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处时,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全谱总能量,称为太阳常数。太阳常数的常用单位是瓦/米2。因观测方法和技术不同,得到的太阳常数值不同。太阳辐射是一种短波辐射。

六、什么是太阳辐射及太阳辐射分布规律?

太阳辐射规律同太阳公转有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都有太阳直射,赤道一年有两次直射,分别是春分(3月21日)和秋分(9月23日),春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就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为止,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这天是夏至(6月22),这段时期赤道太阳辐射逐渐减少;夏至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到秋分又一次直射赤道,然后继续向南移动,到冬至(12月22日)就到了南回归线,从秋分到冬至这段时期赤道的太阳辐射也逐渐减少。简单地说,太阳直射点远离赤道太阳辐射就逐渐减少。

七、南极的太阳辐射和北极的太阳辐射?

南极的太阳辐射比北极的太阳辐射低。北极温度高的原因如下:

原因一:地形结构。

南极洲是陆地,北_地区则是一片汪洋大海(北冰洋)。

由于陆地升温和降温都比海洋快,因此冬季的南极比冬季的北极更冷。

这是两极温度差异的最重要原因。

原因二:阳光辐射。

南极洲纬度高,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径长,被大气削弱得较多,到达地面的就更少了,所以平均温度较低。

此外,每年南极圈内各地都有极夜,而南极点极夜期更是长达半年,在这段时间无任何太阳辐射照入,只有热量散失。

原因三:海拔不同。

南极洲的平均海拔为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而北极地区近三分之二的面积都是海洋,平均海拔仅与海平面相当,所以南极气温要相对低一些。

这还得从南极和北极的地质结构说起,整个北极地区大部分都是大海,即北极海。北极海的四周被大陆所包围着,同时,大西洋的暖流也会经过这里,最后流入北极海。所以南极洲比北极地区的气温要低得多。也就是说,南极洲是大陆,北极地区是海,根据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要大,所以,海水的温度变化比较小,这也就是南极洲比北极冷的主要原因。

八、太阳辐射速度?

我们经常听说:太阳光到地球需要8分钟。那这个时间是咋来的呢?

实际上,这个时间准确来说是8分20秒,更准确一点是8分17秒。这个结果其实很简单,就是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1.5亿公里,除以光的速度3*10^8m/s,就可以得到。

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太阳表面是不产生光子的,太阳向外辐射的光子其实是太阳内核产生的,实际上一个光子从产生到传播到地球,大概需要14万年的时间。

九、如何计算太阳辐射?

直接太阳辐射量是给定位置的总直接日照量 (Dirtot) 是所有太阳图扇区中直接日照量 (Dirθ,α) 的总和:Dirtot = Σ (Dirθ,α)

1.太阳图扇区 (Dirθ,α)(其质心位于天顶角 (θ) 和方位角 (α) 处)中的直接日照量将使用下列公式计算:

2.Dirθ,α = SConst * βm(θ) * SunDurθ,α * SunGapθ,α * cos(AngInθ,α)

其中:

(1) SConst - 地球与太阳平均距离处大气层外的太阳通量,称为太阳常数。分析中使用的太阳常数是 1367 W/m2。

(2) β - 最短路径的大气层透射率,所有波长的平均值。

(3) m(θ) - 相对的光路径长度,以相对于天顶路径长度的比例形式测量,由太阳天顶角和海拔高程决定。对于小于 80°的天顶角,可以使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m(θ) = EXP(-0.000118 * Elev - 1.638*10-9 * Elev2) / cos(θ) 对于大于 80°的天顶角,需要重点考虑折射。

(4) SunDurθ,α - 以天空扇区表示的持续时间。对于大多数扇区,它等于日间隔(例如一个月)乘以小时间隔(例如半小时)。对于部分扇区(接近地平线),将使用球面几何计算持续时间。

(5) SunGapθ,α - 太阳图扇区的孔隙度。

(6) AngInθ,α - 天空扇区的质心与表面的法线轴之间的入射角,AngInθ,α = acos( Cos(θ) * Cos(Gz) + Sin(θ) * Sin(Gz) * Cos(α-Ga) ) 。

十、全国太阳辐射排名?

由于地形的不同,太阳辐射量是不同的。每个省的太阳辐射量也不同。一般来说,北方的辐射量较南方的大,因为北方的天气比较晴朗。空中扫云雾遮挡。高原的辐射量也是很大的,比如说高原,青藏高原。按排名的话,最大的辐射量就是西藏,然后是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