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企业信息 > 单位中山人才网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包括哪些?

254 2023-09-03 05:10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包括哪些?

控制方法包括:

1. 不相容职位分离。不相容岗位。

2. 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3. 归口管理。

4. 预算控制。

5. 资产保护控制。

6. 会计控制。

7. 单据控制。

8. 信息公开控制。

9. 信息技术控制。

二、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法有哪些?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要比企业难些。

企业有《公司法》、《证券法》、公司治理准则、《企业国有资产法》等铺垫,行政事业单位似乎只有“三重一大”相关规范。内控环境是内部控制建设的根基,环境不好,其他的就成了花架子。一个单位的控制环境既取决于单位主要领导成员,也取决于上级组织的作为。说白了内控环境建设的主要成分是权力分配及人员配置,它取决于上级组织。内控环境包含的内容一般有:权力分配、议事规则、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审计局)、人员履职能力、主要领导带头遵守内控制度(公开表达,并带头示范)、监督评价机制等。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因岗设人,风险排查,绩效考核,目标管理。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法

(1)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2)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

(3)归口管理

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采取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

(4)预算控制

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5)财产保护控制

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6)会计控制

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

(7)单据控制

要求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

(8)信息内部公开

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五、企业内部控制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区别在于?

一、事业单位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目标不同行政事业单位是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两个概念组成的。无论行政单位还是事业单位,其目标都侧重于社会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活动目标的履行,强调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性。

相比较而言,企业则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营利性经济组织。二、事业单位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原则不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控制机制,对事业单位的计划实施、开支标准以及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其控制原则是:①相互牵制原则。

即一项完整的资金活动,在横向和纵向上必须分配给具有互相制约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位分别完成,以相互牵制和监督。

②协调配合原则。

指在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与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各项手续紧密衔接,避免扯皮、脱节、减少矛盾和内耗。

③成本效益原则。

应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控制效果。

而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是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相结合,目标控制与追踪控制相结合,日常控制与定期控制相结合,定性控制与定量控制相结合,固定控制与弹性控制相结合,硬性控制与软性控制相结合。三、事业单位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内容不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 建立控制系统,规范动作程序;

(二)完善控制制度,明确控制标准;

(三)完善控制机制,提高控制效果;

(四) 讲求控制方法,加强风险防范。而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股权控制和经营管理权控制;

(二) 战略控制和经营控制 ;

(三) 人事、财务、会计和生产控制等 ;

(四) 结果控制和过程控制 ;

(五) 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

(六) 行为控制与事务控制;

(七) 制度控制和观念控制 。

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哪些?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包括:

财务管理制度

1.1现金管理制度

1.2银行存款管理制度

1.3印章的管理制度

1.4预借款管理制度

1.5报销票据的管理制度

1.6会议培训费的管理制度

1.7差旅费管理制度

1.8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1.9财务分析制度

1.10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收费的管理制度

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第五章 账务处理程序制度

会计工作交接、会计档案管理和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往来款的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的管理

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法

(1)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2)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

(3)归口管理

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采取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

(4)预算控制

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5)财产保护控制

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6)会计控制

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

(7)单据控制

要求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

(8)信息内部公开

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八、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包括哪些业务?

  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主要包括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和合同控制,这些业务涵盖了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的经济活动内容。

九、伺服内部速度控制方法?

1. PID控制:PID控制是一种基于反馈的控制方法,通过比较实际速度和目标速度的差异,并根据差异进行比例、积分和微分运算,来调节输出控制信号,以实现对伺服电机速度的控制。

2. 模糊控制: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方法,通过定义一组模糊规则,并根据当前速度和目标速度的模糊集合,使用模糊推理的方法来计算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以实现对伺服电机速度的控制。

3. 动态反馈控制:动态反馈控制通过测量电机的速度和加速度,并根据这些测量值来实时调节输出控制信号,以实现对伺服电机速度的控制。这种方法可以根据电机的动态特性来进行精确的速度控制。

4. 滑模控制:滑模控制是一种基于滑模面的控制方法,通过定义一个滑模面,在滑模面上的控制输入将保持系统状态在滑模面上滑动,从而实现对伺服电机速度的精确控制。滑模控制对于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以实现对伺服电机速度的精确控制。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和系统特性,选择适合的控制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十、内部控制的决策方法?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1、职责分工控制,要求根据企业目标和职能任务,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企业在确定职责分工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

2、授权控制,要求企业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办理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等内容。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业务经办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3、审核批准控制,要求企业各部门、各岗位按照规定的授权和程序,对相关经济业务和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以及有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复核与审查,通过签署意见并签字或者盖章,作出批准、不予批准或者其他处理的决定。

4、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各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5、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和处置,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

6、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确保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

7、内部报告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明确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处理程序,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内部报告方式通常包括:例行报告、实时报告、专题报告、综合报告等。

8、经济活动分析控制,要求企业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利用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应对措施。

9、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科学设置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照预算指标、盈利水平、投资回报率、安全生产目标等业绩指标,对各部门和员工当期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兑现奖惩,强化对各部门和员工的激励与约束。

10、信息技术控制,要求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建立与本企业经营管理业务相适应的信息化控制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同时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行。

11、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被定义为一个流程,该流程由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或类似人员设计并监督其运行,并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相关人员实行;从而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的编制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准则提供合理保证。这一流程包括如下政策和程序:

公司的相关记录在合理的程度上正确和公允的反映了公司对交易的记录和对资产的处置。

公司对相关交易的记录能够为公司按照公认会计准则准备财务报告提供合理的保证,以及公司的收入和支出都经过了公司管理层和董事的授权批准。

能够防止和及时发现对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的非法行为,这种行为包括对公司资产不合法的占有、利用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