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服务员中山人才网

中日冰箱?

291 2024-03-13 14:53

一、中日冰箱?

找售后或维修人员检修一下,幸运的话可能是温控器坏了,悲催点的话是冰箱得充制冷液了。

二、中日婚嫁礼仪?

中国:

中国在婚礼习俗上比较繁琐,在古代,女子婚嫁都是由媒婆或者是父母决定的,毕竟古代崇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成亲前是要下聘书、礼书的,聘书是定亲用的,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而礼书则是礼物清单。当然还有迎娶新娘的迎亲书,成亲前男女是要合八字的,只要八字合了,男子才会娶女子,紧接着就会挑选良辰吉日,挑选黄道吉日是男方请算命先生算的,女方是不用管的。

选定良辰吉日后,好命婆将会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这些东西都是有寓意的,比如早生贵子。收拾好床后,任何人是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的,直到结婚当晚新人进房为止。结婚当天,是由新郎乘礼车,去女家迎接新娘的。

接下来就说到新娘的婚服了,中国人认为红色代表着喜庆、吉利,所以中国的婚礼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当今社会,都是离不开红色的,传统的中式婚礼服是长袍马褂和凤冠霞帔。对普通平民百姓来说则是可望不可即的,普通平民女儿出嫁是则是一身大红袄裙,一般新娘在婚礼当天高挽发髻。除了大红袄裙、绣花鞋,大红盖头也是必不可少的,新娘子在婚礼当天用红色头盖蒙面,婚后必须由新郎亲自揭开红盖头。

日本:

日本最古老的婚礼习俗,就是“招婿婚”。招婿婚分为两种,一种是“分居婚”,就是男方往返于自家和女方家,另一种就是“同居婚”,同居婚就是男方住在女方家里面。

日本传统婚礼仪式有四种,神前式,教会式,佛前式,人前式。神前式结婚上,男女双方必需喝339次交杯酒来盟誓相爱一生,白头偕老。佛前式婚礼上,男女双方在佛像面前宣读誓言。人前式婚礼,只需在亲朋好友面前签订一张结婚合约书就可以了,这种婚礼习俗貌似有点草率哈。最后一种就是人前式婚礼了,在教堂里举行婚礼。

日本还有一个最奇葩的婚礼习俗,就是在日本女子出嫁之前必须要和父亲共浴一次,在我们中国,女大避父,男大避母,虽说有一块遮羞布,但是日本这种行为还是让人接受不了。

三、中日世代友好?

中日本应世代友!

但历史的尘埃总是抹不掉,原因是日本民族特质造就了日本人好斗,好战,好侵略的人性属命。因为日本岛国资源有限,又不甘寂寞,不甘落后,更不甘贫弱,于是海盗质素从骨子里敷生,瞅见中国地大物博,人民心底善良,所以中国世代被日本人视为能够获取的猎物。从这个意义上中日友好世世代代是很难做到的!

如果中国人民都能觉醒,永不落后于它,也许和平共处能存。一旦落后,尤其是国防建设落后,被侵略的几率就会增大!!

所以时时刻刻要保持头脑清醒,发展自己,强大自己,才是王道!!

四、中日建交背景?

 1972年9月29日,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翌年1月,双方互设大使馆,中日关系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背景:     中日比邻而居,但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不同,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阶段各异,因此两国存在分歧、矛盾、利害冲突不可避免。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日本当局追随美国,采取了敌视中国的政策,不承认新中国,继续保持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并且在1952年签署了所谓“日台和约”。之后日本又顽固坚持与美国联手阻碍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使得中日关系在长达23年的时间内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官方交往基本没有。但是民间交往并未中断,而且随着新中国经济的恢复,以及日本自身的需要,民间交往日益发展。   为推动民间友好往来,中国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中日关系,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并且身体力行做了大量工作。比如从政治上讲,日本是战败国,我们严格区别了少数军国主义者和广大日本普通民众,对大多数日本老百姓采取一种友好、合作、宽容和谅解的态度,既坚持原则,又注意团结大多数。中国政府对待遣返日侨、处理日本遗孤、对日本战犯的管理教育和宽大处理,以及对日本战殁者遗骨存放和交还等方面都体现出人道主义和以德报怨的精神。   另一方面,中日两国都需要发展经济,新中国百废待兴,日本经济在战后也经历了一段非常困难的时期。中日是近邻,经济困难时期发展贸易可以说是相互需要。特别是日本的中小企业对中国的原料和市场很依赖。一些中国特有的原料,关系到日本中小企业的生计。经济上互有需求,政治上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这在日本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要求了解新中国,同新中国发展关系,甚至建立外交关系的呼声日益高涨。   从国际背景看,1972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极大地震动了日本朝野。这是美日联手遏制中国政策失败的一个有力证明。在日本掀起了一场要求中日恢复关系、友好往来的群众运动,各种友好组织和友好人士遍及日本各地。在这种背景下,周恩来、廖承志等做了大量工作,推动民间交往,“以民促官”。1972年,田中角荣首相上台后,在自民党内几个主要派系,如田中派、大平派、三木派以及中曾根康弘等人支持下,作出了中日建交的政治决断。

五、中日身高比较?

中国成年男性/女性的平均身高,其中男性高度为167.1cm,而女性高度则是155.8cm。日本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7.3厘米,成年女性平均身高154.2厘米。

六、中日混血明星?

金城武:1973年10月11日出生于台湾台北市。金城武的父亲是第一个将养鳗技术传播到中国台湾的日本人,母亲是中国台湾人,中日混血。独特的经历使其能熟练使用中、日、英、粤、闽共5门语言。

杨宇腾:1995年1月3日出生于日本名古屋,中日混血男演员、歌手,毕业于中国台湾实践大学。杨宇腾代表的作品有《永远第一名》《第二名的逆袭》《寻情记》等。

野村周平:1993年11月10日出生于日本兵库县,拥有四分之一的中国血统的混血儿。09年在AMUSE经纪公司举办的全国选拔总决赛中获得综合冠军开始进入演艺圈。

七、中日交流特征?

吉备真备(日本奈良时代学者)年轻时,随日本第七次遣唐使来长安留学,研习儒家经典、天文历算、军事等,长达17年。归国时,他携带近二百卷书籍,在日本大力传播唐朝文化。阿倍仲麻吕是同吉备真备一起入唐的留学生,学成后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官至秘书监,终老于唐。他同我国的著名诗人李白、王唯等友谊深厚,常彼此写诗相赠。那时日本人入唐的学问僧比留学生还多,目的是为了求佛法。空海就是这样的学问僧。他在日本时就研究中国文化,入唐后在长安西明寺学习佛法。回国时,他也带走许多佛经、诗文集。在日本,他采用汉字偏旁创造的日本字母,称为片假名。

鉴真本姓淳于,五十多岁时,在扬州大明寺应日本僧人约请,东渡日本传授佛法。他以百折不挠的精神,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成功。他带去了许多佛经,对日本的佛教有重要贡献。日本佛教中的律宗,就是有他首创的。他用鼻嗅的方法为日本辨别了许多药物,日本的药商奉他为始祖。鉴真和他的弟子在奈良设计建造的唐招提寺,是建筑艺术的杰作,至今被日本视为国宝。

7世纪中期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推行“大化改新”,向从大唐归来的“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属于传染扩散。

日本天皇下令仿效中国唐朝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立国学。这一文化扩散过程属于等级扩散。

八、中日社交礼仪?

日本人与人见面善行鞠躬礼,初次见面向对方鞠躬90度,而不一定握手;只有剪刀朋友才握手,右手还拥抱。在鞠躬的度数、时的长短、次数等方面还有其特别的讲究。行鞠躬礼时手中不得拿东西,头上不得戴帽子。

日本人的鞠躬不同的角度表示不同的程度,分别为:

1、礼节性最高的90°的鞠躬,表示特别的感谢,特别的道歉。

2、45°的鞠躬,一般用于初次见面,也应用于饭店或商场等服务员对顾客的欢迎。

3、30°的鞠躬,一般用于打招呼的时候,比如早上遇到同事的时候,也可以用于关系比较亲密的朋友之间。

另外,日本人不但说话的时候用鞠躬来表示一种礼貌,即使在接电话的时候,也是一边点头一边说的。例如在电话里说“はい”的时候,如果不点一下头,会感觉很不舒服。(我们中国人也会这样)

日本人与他人初次见面时,通常要互换名片,否则会理解为是不愿意与对方交往。并且讲究交换的方法和程序。应由主任或身份较低者,年轻人先象客人或身份高者,年长者递送上自己的名片,递送时应双手托者名片,把名字朝向对方以方便阅读,以示礼貌。名片在日语中写为“名刺”,女性大多使用比男性名片要小的名片。在接待日本人时,千万要把自己的名片准备好,以便适时与对方交换,

交谈礼仪在交际场合,日本人的信条是“不给别人添麻烦”。他们禁忌高声谈笑,在外人面前,大多要满连笑容,而不论自己是否开心,认为这也是做人的一种礼貌。

日本人在见面时,'先生'不是随便称呼的。就狭义而言,它是指教育者(教授、讲师、教员、师傅)和医生;就广义而言,则是对年长者、国家与地方领导人及有特殊技术才能的尊称。即使被称为'先生',也应有受之有愧的表示,否则会给人傲慢的感觉。对于普通的人,一般都不称'先生',只要在其姓名后加上职称或'样'或さん即可,等于我们通常称呼'小张'或'老王'的意思。

中国人自我介绍的时候,通常是彼此先问好,然后说我叫什么什么,互相握手。日本人做自我介绍时,第一次见面时,要说“はじめまして”(初次见面),然后互相鞠躬。见面一般不习惯握手、拥抱,在接待外国人时也倾向于握手时稍微鞠一下躬。在自我介绍时,一般只说自己的姓氏而不说名。(这一点跟我们一样)

总的来说,中国人与日本人一般的见面礼仪没有很大的区别。在当今国际,国与国之间交流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见面的礼仪也越来越趋于相同。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人在礼仪方面的认真程度,“礼仪之邦”这一称号当之无愧。

九、中日昆虫谚语?

1、蚍蜉撼树。

2、螳臂当车。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6、雕虫小技。

7、蚂蚁缘槐。

8、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0、蚁穴溃堤。

11、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12、囊萤照雪。

諺语因其简洁生动的特征广受人们喜爱,同时作为一种语言形式,谚语不仅反映了民族文化,还蕴含着民族的价值取向。因此,谚语为我们了解文化心理提供了一种途径。作为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不仅吸收借鉴了汉语中的一些谚语,本国固有谚语的数量也十分可观。通过谚语研究,比较中日两国的文化的相关著述不胜枚举,动物谚语的对比又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有关虫的谚语研究上,研究者对日语中的虫谚着力颇多而较少着眼于两国谚语对比。基于此,本文对中日两国虫谚中虫的形象特点进行分析并尝试找出背后成因。

十、中日菜刀区别?

中国菜刀,为了便于分解骨肉,以斩、切为主,所以形成了目前中国菜刀的形状。

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基本是不食肉的,补充蛋白质以鱼类为主,为了便于剔、切,所以形成目前日本菜刀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