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傣族民歌的傣族乐器?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等民族中。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
二、傣族为什么叫傣族?
傣族历史悠久,在近年发现的傣文史籍中,记述着远古时期傣族先民购有关史迹。公元前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明确记载。汉代称为“滇越”、“掸”,唐代称为“金齿”、“银齿”、“黑齿”、“自衣”,宋代沿称“金齿”、“白衣”,元、明写作“白夷”或“焚夷”,清代以来则多称为“摆夷”。
但上述都是他称,至于傣族自称,则一直作“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傣族”。 傣族和同一语族的壮族、侗族、水族、布依族、黎族等有着密切的历史关系,同源于古代的“百越”(“百粤”)。
据《史记》、《汉书》等史籍记载,在先秦以前“百越”族群分布于自长江东南沿海即今浙江、福建、两广以西,直至今云南、东南亚北部的广阔地带。 他们以“文身断鬃”为共同习俗,而又相互杂处,“各有种姓”。
“掸”是“越人”的西部一支,又称“滇越”,当在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其西南地区。建国以来,据考古工作者在云南省滇池、景洪、勐腊、孟连等地和其他省、区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以及近年来在泰国班清、北碧、黎府等地出士的大量石器、青铜器等历史文物证明,远古傣语各族的先民就生息在川南、黔西南、桂、滇东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沿至印度曼尼坡广阔的弧形地带,即我国云南、广西大部,四川、贵州一部和老挝、泰国北部、缅甸、印度阿萨姆广大区域,后渐向西南迁徒。
他们是最早栽培稻谷和使用犁耕的民族。
。
三、芒市傣族和版纳傣族区别?
以下是芒市傣族和版纳傣族在服饰、节日、饮食、建筑和婚俗方面的区别。
1、服饰不同。在傣族聚居的德宏地区,男子一般上身穿无领对襟袖衫,下身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裹腿;妇女一般穿大襟短衫和长裤,用白布或蓝布包头。 在傣族民间,保留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发式,流行“短发型”。
2、节日不同。傣族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是傣历新年,也叫泼水节,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泼水,以示祝福,是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的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四月中旬,为期三至十天。 此外,傣族还有许多本民族的节日,如“开门节”(关门节)、“栽花节”、“火把节”等。
3、饮食不同。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还爱吃糯米饭。 酸肉、酸鱼是傣族的特色菜肴,很受人们喜爱。 此外,傣族还有腌肉、腌鱼、火烧猪、火烧牛等特色饮食。
4、建筑不同。傣族的住房多为“干栏式”建筑,竹楼是傣族最具特色的民居。
5、婚俗不同。在傣族的传统观念中,“从妻居”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这一点有别于其他很多民族。
四、德宏傣族和版纳傣族区别?
傣族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附近其他县。有德宏方言和西双版纳方言。傣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使用文字略有不同,可分为傣泐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4种。4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字母。傣族多信仰小乘佛教。(中文写法可能和本地不同字,但发音就是这个意思)
德宏跟西双版纳州傣语发音语法不同;
饮食叫法和做法不同;
服装不同,比如: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上着各色紧身内衣,外罩紧无领窄袖短衫,下穿彩色统裙,长及脚面,并用精美的银质腰带束裙,近年比较流行章巴傣和芭莎傣等款式;德宏一带的傣族妇女,一部分穿统裙短上衣,色彩艳丽,一部分(如潞西、盈江等地)则穿白色或其它浅色的大襟短衫,下着长裤,束一绣花围腰,婚后改穿对襟短衫和统裙等。两地款式基本都在变化中…
象脚鼓使用不同。第一种,长象脚鼓舞。主要流行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县、耿马的孟定、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些地区和孟连一带。鼓身长二米左右,由于鼓身比较沉重,多为舞蹈伴奏用。舞时步伐缓慢、稳重,膝部起伏有力。鼓点最为丰富,已形成了一定的鼓语,能表达傣族人民喜、怒、哀、乐的心情。
第二种,中象脚鼓舞。主要流行在潞西县、盈江县、耿马县、景谷县、勐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些地区。鼓身长约1.5米较轻便。其主要特点是舞时要将鼓尾摆起来、甩起来。由于在鼓尾上束有一簇簇的孔雀羽毛,摆动起来十分好看。摆鼓就是让鼓尾左右晃动,甩鼓就是将鼓首向下压,使鼓尾向上甩。中象脚鼓舞不只是在节日跳,每年还有专门的赛鼓日子,以鼓音长短、音色好坏和鼓尾摆动大小为取胜标准。
第三种,小象脚鼓舞。仅流行于西双版纳一带。鼓身长不到一米,动作丰富,经常被用作孔雀舞的伴舞。动作幅度较大,有吸腿跳、弹腿跳、撩腿等步伐。
五、耿马傣族和德宏傣族区别?
说到耿马傣族和德宏傣族有什么区别,傣族主要分为水傣和旱傣两大系,也就是常说的傣德和傣勒,其中水傣居住在西双版纳和瑞丽一带,而耿马,芒市及怒江州一些地方却是旱傣,虽然都是傣族,信奉小乘佛教,但是语言和服饰上有很大的差别,水傣说话比较软,也比较好听,而旱傣说话就相对硬一些。
六、傣族节庆
【博客文章】傣族节庆的独特魅力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傣族节庆的独特魅力。傣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他们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在傣族的传统中,每个重要的节日都代表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傣族的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最盛大的节日,也是全国范围内都享有盛名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互相泼水,象征着洗去旧年的烦恼和不顺,迎来新的一年。泼水节期间,人们还会举行各种文艺活动,如歌舞、傣族戏剧等,以表达对生活的喜悦和祝福。 除了泼水节,傣族还有许多其他的节庆活动。比如傣族的关门节和开门节,这是为了纪念傣族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而设立的节日。在关门节期间,傣族人民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在开门节时,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欢庆新的开始和美好的未来。 此外,傣族的饮食文化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在节庆期间,傣族人民会制作各种美食,如糯米饭、酸肉、腌鱼等。这些美食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富含营养,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总的来说,傣族的节庆活动不仅展示了傣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团结精神,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些节庆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祝福。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关注傣族的节庆文化,共同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 以上就是关于傣族节庆的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请点赞关注,我们会继续为您带来有趣的文化知识和实用的生活指南。七、傣族文化?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文化永葆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活力与魅力,以蕴含的文化内涵发挥着其深厚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传统语言及傣族民间文学、民俗活动、建筑、服饰、器皿、用具等物质形态的文化构成要素,进一步研究了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与保护的主要内容,这些民俗民风是傣民族长期在热带丛林环境中为适应自然而不断积累的宝贵经验的结晶。
八、傣族分类?
云南傣族有九大支系(怒江、金沙江流域一支,澜沧江流域三支,元江流域五支),其中四大支系源于中国云南,即傣讷(他称汉族)、傣泐(水傣)、傣亚(花腰傣)、傣格(水傣),人口达90余万占傣族总人口90%强;源于境外的五个支系,人口约10余万,占10%。其中来自越南的三个支系,即傣皓(白傣,他称水傣)、傣朗姆(黑傣)、傣亮(红傣),他称均为旱傣,人口约8万,占8%;来自缅甸的两支,即傣艮、傣绷,他称均为水傣,人口约为两万,占2%。
支系不同,历史的迁徙方向也不同。源于云南的四大支系主要往南、往西迁,其中傣泐、傣亚从北往南迁往泰国、老挝,傣格从北往增迁往越南,傣讷从东北往西南迁往缅甸及印度阿萨姆邦,少数往南经版纳迁往泰国、老挝。而源于缅甸的两支系从西南往东北迁入云南,源于越南的三支系从南往北迁入云南,但大量的更长时间的仍是从北往南迁徙。
九、傣族贵族?
傣族本无姓氏,明统治者赐其贵族以刀姓,傣族从此开始迈入了姓名史。
傣族贵族姓刀,像刀美兰,著名舞蹈家。一般的傣族人,女性姓玉,对姑娘都称小玉;男性则不怎么受尊重,基本都姓岩,读(矮)ai。
其实,召与刀都不是西双版纳傣族原有的姓氏。在旧社会,西双版纳傣族有贵族、贫民、官与百姓之分。
西双版纳贫民百姓往往称旧时的男性贵族和官员为召和岛,如称宣慰使为召片领、称土司为召勐、称头人为岛帕雅。召与岛均系对旧时的土司、贵族之称,并非西双版纳傣族的姓氏。而普遍被用以作姓名之首的刀,也非西双版纳傣族传统姓氏。以刀为人名之首,始见于车里宣慰世系的第六代,称为刀补瓦。
十、傣族外号?
早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经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唐宋文献称为“金齿”、“黑齿”、“银齿”、“绣脚”、“绣面”、“茫蛮”、“白衣”等。元明时期仍称为“金齿”、“白衣”。
白衣又写作“百夷”、“白夷"、“伯夷”,有的误作“僰夷”,以致与白族混淆。清以来称为“摆夷”。另外,越南史籍称傣族为“哀牢”;缅甸史籍称傣族为“掸”;印度史籍称傣族为“阿洪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族分别命名,泰国、越南、柬埔寨称做泰(Thai),老挝称做老(Lao),缅甸称做掸(Shan),中国称做傣(Dai),印度称做阿洪(Ahom),但均自称Tai。
中国傣族按分布地区有傣泐、傣那、傣亚、傣绷、傣端等自称。西双版纳等地自称“傣泐”,德宏等地自称“傣那”,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称“傣亚”,瑞丽、陇川、耿马边境一线的自称“傣绷”,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汉族称傣泐为水傣,傣那为旱傣,傣亚为花腰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