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江何时被招安?
在《水浒传》这本小说中,宋江是在第八十多回的时候才接受朝廷的招安。实际上也是在这个时期朝廷才向他正式发出了招安书,那么在看到朝廷的招安书之后,宋江就决定要选择投靠朝廷。
他接受朝廷的招安,其实也是去为自己的家人和自己的兄弟们做打算,毕竟他们不可能永远都待在梁山上。如果说被围剿的话,那么他们所有人都将被扣上反贼的名头,宋江不可能为了自己一个人这样做,所以说出于大方面的考虑,他才选择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二、宋江选择招安是否正确?
宋江选择招安是错误的。原来梁山好汉可以以水泊梁山四周是水的优势当据地,不断扩充地盘,发展壮大。或与后起的方腊起义军联合推翻当局政权。
而朝廷也是在久攻水泊而败的情况下,采取了招安的诈计。
宋江一心想当官,上了当,把农民义军扑灭了,也把梁山好汉害了。自己也落下一个被毒死的可耻下场。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造反运动以悲剧而告终。
三、宋徽宗为什么招安宋江?
因为当时北宋内忧田虎、王庆、方腊造反,外患辽国入侵,而朝廷又镇压、抵抗不利。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要利用一心寻求招安的梁山来攘外安内,实行以寇治寇策略。待梁山为朝廷消除内忧外患,自身力量也大大损耗之后,朝廷再消灭梁山,就易如反掌了。
后来的事实正如朝廷所预想的那样,梁山御辽国,剿田虎、王庆、方腊后,实力大大损耗,名存实亡。朝廷只用几杯毒酒,就彻底解除了心腹大患。可惜从未身居高位,不懂朝廷政治,而又官迷心窍的宋江,哪懂得这些。
四、宋江最后后悔招安没有?
1、宋江没有后悔。
通读完《水浒传》这个小说之后,大概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先分析一下宋江这个人吧,宋江能组织一百零八个好汉上梁山,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做的决定也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把兄弟们的性命都赔进去吧,这样也太不负责任了,也对不起那么多兄弟对宋江的信任吧。宋江为人豪爽,又讲信义。不能白白就做出让兄弟们牺牲,成全自己当前利益的决定,所以不存在后悔这一说。
2、这个决定对于当时来说,已经是最好的了。
招安意味着什么呢?他之前好不容易聚集的那么多兄弟,又收服了周边的民心,相当于给自己圈了一大块地,给自己封了个官职与朝廷相抗衡。可是当时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各位好汉的积极性已经大不如前,因为早已过了那个激烈的斗争年代,一片风平浪静的祥和景象,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很安逸。
舒服久了就会懒惰,这对他们来说是很不利的。这个时候,朝廷就派大把人马来到此地,试图把这片也收服了,想让他们归顺朝廷。如果宋江不同意,那么就将面临一场极大的战斗,劳民伤财,更何况他们已经不是鼎盛时期了,人心也逐渐散漫。
如果打仗,就没什么好结果了,他的权力也全没了。如果他同意招安,那朝廷有顾虑,还是会保留他的权力,尽可能让他们安逸。
五、支持招安是宋江和谁?
支持招安是宋江和卢俊仪、燕青、关胜等大部份原官军投降的将领,军师吴用态度暖昧、也间接推动了招安的步伐!
六、宋江招安受封结局?
宋江最终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并被封为镇南将军,领兵镇守潭州。他在招安后一直致力于安抚山中百姓,恢复社会秩序,严惩豪强,以示朝廷的诚意和自己的忠诚。虽然他曾经是起义军领袖,但他最终选择了顺应历史潮流,为民族和社会的和平稳定做出贡献。
七、宋江招安是哪年?
宋江起义是北宋末年由宋江带领的一次农民起义。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众36人在梁山泊(梁山泺)起义,先后攻陷十余州县城池。十二月,宋江拒绝宋徽宗招安,遭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征讨,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军攻取淮阳军(今江苏睢宁),从沭阳乘船到达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五月,宋江率众登岸后,遭海州知州张叔夜伏击,船只被焚,宋江战败被俘,起义失败
八、宋江招安前官职有多大?
梁山大哥犯事之前在山东省郓城县当押司,做一名刀笔吏。由于宋代一个县只有县令、主簿、县尉是官,其余运气好的是吏(有编制),运气不好的就是临时工了。拿到现在,让众多好汉五体投地的宋老大最多也就是一县政府副秘书长,级别最高正科,主要为县领导服务,以文字工作为主,写个讲话稿、总结报告什么的。
九、宋江招安后做了什么决定?
宋江招安后做了顺天护国的决定。受招安后的宋江把忠义堂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充分展现出宋江报国显祖的一面。
命令梁山好汉前去抗击辽国的侵略和剿灭国内造反的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江南方腊势力,在平定方腊军的过程中,义军损失惨重,虽然最后擒获了方腊,大功告成,但却阵亡59条好汉。
十、宋江想被招安的情节?
天子上朝大骂童贯、高俅,夸奖宋江,派宿元景前往招安。宋江等众头领迎接宿元景上山,饮酒相庆。宋江要送各家老小还乡,吴用劝阻,让招安事成再送不迟。
宋江率领众多人马到达东京受天子检阅。天子于文德殿接见众人。又有人要一百零八人分散归回本地,童贯要赚众将入城剿灭,天子不决。宿太尉大骂奸臣,启奏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