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师中山人才网

党员发展的程序和步骤?

253 2025-04-03 08:46

一、党员发展的程序和步骤?

1/5

个人提交入党申请书:

个人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并提交入党申请书,党组织在1个月内派人同入党申请人谈话,了解基本情况,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2/5

确定、培养和考察入党积极分子:

经党小组提名,团支部推荐,党支部研究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党支部指定1至2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进行经常性的培养考察,填写《中国共产党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听党课、学党的理论或集中培训,帮助其思想进步

3/5

确定、审查和培训党员发展对象:

经过1年以上教育考察,符合党员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意见,组织群众评议的基础上,经党支部讨论同意,确定为党员发展对象:党组织对发展对象进行严格的政治考核和不少于3天或24个学时的集中培训,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不能发展入党

4/5

接收和审批预备党员:

确定党员发展对象后,应有2名正式党员作为其入党介绍人,经党支部审查后,报上级党组织预审:预审合格后,由党支部提交党员大会逐个讨论表决,接收其为预备党员,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5/5

预备党员转正:

预备期满一年后,本人可向党支部提出书面转正申请,党支部听取党小组和群众意见,支部委员会审查,党员大会逐个讨论表决通过,报上一级党组织审批

注意事项

预备期可延长,但延长期不少于半年,不超过一年。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二、教师发展党员的做法?

工作能力。教育文化,道德等行为合格。

三、发展党员的程序和手续?

一、申请人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团支部向党支部择优推荐入党对象。

二、党支部确定培养人党支部对申请人和团支部择优推荐的对象,要经找其谈话,及时确定1—2名党员负责培养。

三、党支部召开支委会,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由党小组提名,支委会讨论通过上报,党委组织部门汇总备案。

四、党支部、党小组、培养人教育、培养、考察

四、确定党员发展对象程序?

首先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再确定发展对象,再发展预备党员,再转为正式党员。

五、发展党员的具体程序是什么?

一、自愿提出入党申请

二、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三、进入考察期

四、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

五、确定发展对象

六、政治审查

七、短期培训

八、确定入党介绍人

九、填写入党志愿书

十、支委会审查

十一、召开支部大会

十二、组织员谈话

十三、党委审批

十四、支部向本人发出入党通知书

十五、入党宣誓

十六、预备期的培养考察

十七、预备期满

六、学校预备党员转正程序?

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应经过下列程序:

(1)本人提出转正申请;

(2)所在党小组讨论并提出初步意见;(3)支部委员会审查并提出意见。提交支部大会讨论;

(4)支部大会讨论并作出决议;

(5)上级党委审批。上级党组织审查批准后。预备党员即转为正式党员。党员的党龄从转正之日算起。

七、党员教师与教师党员的区别?

党员教师和教师党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含义。

教师党员是指一个教师同时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具备正式的党员资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党员既要履行作为一名教师的教学职责,又要带头践行并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

党员教师则是指一名已经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人员,继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担任教师职务。他们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履行好教师的职责以外,还要注重和发挥党员的作用,提高自身的党员素养和党性修养,同时要以身作则,引领其他党员教师共同发挥党员的作用,为本职工作和团队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可以看出,教师党员和党员教师区别在于先后顺序和强调的重点。教师党员是先成为教师后加入党组织,注重在教育工作中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而党员教师则是先成为党员后担任教师职务,注重在教育工作中提高党员的素养和党性修养,更好地发挥党员的作用。

八、发展对象转为预备党员的程序?

党支部对考查成熟的发展对象,召开党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全体党员表决一致同意,上报上级党组织。

九、发展党员的主要工作程序有哪些?

三个阶段12个步骤

1、要求入党的人,必须向党组织提出申请;

2、党组织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3、党组织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考察;

4、对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

5、确定两名正式党员作该同志入党介绍人;

6、填写入党志愿书;

7、党支部委员会进行审查,并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

8、召开支部大会进行讨论,作出决议,并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9、上级党组织派专人同申请人谈话,作进一步考察;

10、上级党组织审批;

11、被批准的预备党员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

12、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后,向党组织提出书面转正申请,经支部大会讨论

通过,报上级党组织批准,转为正式党员

十、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哪些程序?

初步培养

1.递交入党申请书:申请人要明确申请入党的资格,郑重庄严地向党组织递交一份规范的入党申请书。主持人(单位)申请人。

2.与申请人谈话:党支部接到申请人的申请书,要专门安排 进行谈话。谈话人要做好准备,严肃认真地教育申请人端正入党动机,自觉接受和争取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经受党组织的考验。主持人(单位)党支部书记或委员。

3.初步培养教育和考察:党支部、党小组对申请人进行初步培养、教育和考察,帮助申请人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主持人(单位)党支部党小组。

4.讨论推荐重点培养对象:各党小组讨论推荐重点培养对象,并将小组意见如实上报党支部。主持人(单位)党小组。

重点培养

5.确定重点培养对象:在党小组讨论推荐的基础上,支部委员会要根据党支部内外群众的意见和申请人的条件,讨论确定重点培养对象。主持人(单位)支委会。

6.确定培养联系人:培养联系人必须由党性强、熟悉党的基本知识的正式党员担任。培养联系人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党支部、党小组要充分发挥培养联系人的作用。主持人(单位)支委会党小组。

7.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档案:申请人被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后,党支部要及时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档案。入党积极分子的档案要收集保存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调查证明材料、政审材料、以及培训卡、预审表等有关材料。主持人(单位)支委会。

8.对重点培养对象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党支部、党小组和培养人要认真负责地加强对重点培养对象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培养人要定期谈话,并向党支部汇报培养情况;党支部要组织他们听党课和参加一些党的其他活动;定期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入党积极分子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主持人(单位)党支部党小组培养人。

9.讨论推荐计划发展对象:培养联系人向党小组汇报培养情况并提出意见,党小组讨论提出计划发展的意见报党支部。主持人(单位)党小组 。

10.确定计划发展对象:党支部在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后,专门召开支委会,确定年度计划发展对象,及时报告上级党委。主持人(单位)党支部。

11.政审:党支部要明确政审的内容和方法,认真进行政审,并写出政审综合材料。主持人(单位)党支部。

12.继续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对计划发展对象继续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主持人(单位)党支部党小组培养人。

13.对计划发展对象进行培训:列入计划发展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入党前要进行集中的系统培训,凡是没有经过培训的,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不能发展入党。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基本路线;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培训要有针对性,方法要有灵活性。通过培训,要使他们对党的性质、纲领、任务、宗旨、纪律和党员标准,党在新时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牢固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主持人(单位)党委组织部。

14.讨论推荐发展对象:党小组根据计划发展对象的成熟情况,及时讨论向党支部推荐发展对象。主持人(单位)党小组。

15.确定发展对象:党支部通过征求党内群众的意见,专门召开支委会确定发展对象。会后将发展对象的情况连同本人档案及时上报党委。主持人(单位)支委会。

16.上报预审:党委组织部通过预审,形成书面材料,提交党委会审定。主持人(单位)组织部。

17.审定发展对象:党委审定后,由组织部及时通告党支部履行入党手续。主持人(单位)党委。

履行入党阶段

18.确定入党介绍人:经上级党委预审原则同意后,要确定两名正式党员作发展对象的入党介绍人。介绍人可以由党支部指出,也可由申请人约请。介绍人一般由培养联系人担任。介绍人要向党组织和本人负责。主持人(单位)党支部申请人。

19.填写“入党志愿书”:党支部发给申请人《入党志愿》,对申请人再次进行忠诚老实教育,并指明填写《入党志愿书》的要求。申请人填写《入党志愿书》要在入党介绍人的具体指导下,实事求是地逐项填写。介绍人要实事求是地对申请人的成长进步情况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指出优、缺点认真填入表中,并负责地填写自己的意见。主持人(单位)党支部申请人介绍人

20.讨论研究发展意见:(1)党小组、支委会审查《入党志愿书》;(2)各党小组讨论发展意见;(3)支委会讨论提出发展意见,并确定支部大会时间。主持人(单位)党小组支委会。

21.讨论接收申请人入党:(1)主持人宣布议程,报告出席会议党员人数和会议是否有效;(2)发展对象宣读《入党志愿书》;(3)介绍人介绍情况,发表意见;(4)党小组介绍情况,发表意见;(5)支委会发表意见;(6)与会党员讨论,发表意见;(7)支委会综合讨论意见;(8)党员表决,作出决议;(9)被发展对象表态。主持人(单位)支部大会。

22.填写支部大会决议:(1)到会党员情况;(2)根据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扼要说明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3)支部大会的意见;(4)通过决议的情况和日期。主持人(单位)支部大会。

23.上报审批:党支部将《入党志愿书》(党总支加注意见)连同发展对象的全部档案材料一并报上级党委组织部,提交党委审批。主持人(单位)支部大会 。

24.指派专人谈话并审查:(1)党委委员或组织员《入党志愿书》和有关材料进行审查;(2)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3)党委指定一名党委委员要直接同申请人进行谈话,作进一步的考察。主持人(单位)支部大会。

25.审批预备党员:在听取汇报的基础上,党委集体讨论审批;要对发展对象逐个进行审议和表决并作出审批决定。将意见填入《入党志愿书》,填发《接收预备党员通知书》,登记造册。主持人(单位)支部大会。

26.宣布批复编入组织: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宣布党委的批复,支部书记向党员介绍支部情况,提出要求,编入党小组。填写卡片,登记造册。做好二十八周岁以前保留团籍青年工作。主持人(单位)支部大会

27.组织新党员宣誓:组织预备党员面对党旗举手宣誓,会场要庄严,主席台悬挂党旗和会标。(1)党组织负责人致主持词,宣布宣誓人的姓名及入党时间;(2)宣誓人列队肃立,随领誓人跟读,最后报出自己的姓名;(3)上级党组织代表讲话;(4)党员代表发言;(5)党组织负责人总结发言。主持人(单位)支部大会。

转正阶段

28.对预备党员进行管理、培养、教育、考察:(1)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2)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3)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4)分配一定的工作任务,在实践中锻炼;(5)针对性地进行教育;(6)预备党员执行党的决议,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的情况;(7)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8)预备党员每月汇报一次思想;(9)每季度对预备党员进行一次考察写实。主持人(单位)支部大会。

29.提出转正申请:预备期届满后,预备党员主动向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着重写清在预备期的表现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主持人(单位)支部大会。

30.讨论审查并提出意见:党支部责成预备党员所在党小组组织党员对其在预备期的表现认真进行讨论,并提出能否按期转正的意见。党支部根据本人的申请和考察情况,提出能否转正的意见,提交支部大会进行讨论。主持人(单位)党小组支委会。

31.讨论预备党员转正问题:(1)主持人宣布议程,报告出席会议党员人数;(2)预备党员提出转正申请;(3)党小组介绍情况,发表意见;(4)支部委员报告情况,发表意见;(5)与会党员讨论;(6)党员表决,作出决议;(7)上报审批。主持人(单位)支部大会。

32.审查审批:(1)进一步审查预备党员对党是否忠诚,材料是否齐全,入党手续是否完备,入党程序是否符合党章规定;(2)进一步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3)党委要严格审查预备党员的全部材料,听取组织员和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召开会议集体讨论审批。主持人(单位)党委。

33.预备党员转正批复:党委讨论预备党员转正后,党委书记要认真填写批复意见,并注明党龄起始时间和延长预备期的起止时间。主持人(单位)党委。

34.与新党员谈话:党支部接到上级党委的审批结果后,党支部书记要与本人谈话。教育其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持人(单位)党支部书记。

35.入党材料归档:预备党员转正后,应将其《入党志愿书》、入党和转正申请书、政审材料、教育考察的有关材料归入党员档案,是干部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归入人事档案。党员档案由县级组织部管理。主持人(单位)党委。[1]

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和有关规定,发展党员的具体程序为:

要求入党的人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

一般情况下,要求入党的人要向党组织正式递交书面申请书。这是因为,申请入党就意味着做好了承担一个共产党员责任的准备,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够义无反顾地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既不能靠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能有半点的不自愿,必须是完全自觉自愿。只有要求入党的人在慎重考虑的基础上写出书面申请,才能使党组织比较准确地了解申请人的郑重选择,还可清楚地体现出要求入党的人申请入党的具体时间。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入党的人一般都具备用文字表达自己要求入党愿望的能力,这个要求也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党支部对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经过初步审查,可以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不能由党支部书记个人指定。从各地实践看,一般都是先由党小组推荐,然后,党支部委员会(不设支部委员会的支部大会)讨论决定后,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共青团员为入党积极分子一般要经过团组织推荐。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原则上应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来衡量,但毕竟入党积极分子刚要求入党不久,对他们提出太高的要求也不合实际。因此,入党积极分子一般应具备如下条件:(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2)对党有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积极要求入党,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3)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表现突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先进分子。(4)作风正派,团结同志,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目前,大多数地方都制定了《入党积极分子登记表》,因此,党支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后,还要及时填写《入党积极分子登记表》。

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

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后,党组织要针对他们的工作和思想实际,结合党的中心任务,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以及怎样做一名共产党员的教育等,使他们懂得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宗旨、任务、组织原则和纪律,懂得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党支部要指定一至两名正式党员做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并采取吸收他们听党课、参加党内有关活动,给他们分配一定的社会工作等方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党支部还要经常听取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和工作汇报,全面掌握他们的工作和思想情况,加强对他们教育的针对性。党支部还要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考察结果要记入《入党积极分子登记表》,作为衡量入党积极分子是否具备党员条件的重要依据。

确定发展对象

对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的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支部委员会(不设支部委员会的支部大会)讨论同意,可以确定为发展对象。确定发展对象要严格条件,从主体上讲,必须是经过党支部讨论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从时间上讲,必须是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从成熟程度上讲,应该是基本具备了党员标准,近期可以履行入党手续的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要按照有关程序办。党支部要认真听取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党小组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表现情况进行讨论研究,提出能否确定为发展对象的意见;党支部委员会将党小组的意见和党内外群众以及培养联系人的意见进行综合,经过讨论决定后,确定是否列为发展对象。对有的入党积极分子确定为发展对象,党支部讨论通过后,还要报基层党委审查同意,并报县级地方党委组织部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