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综合实践课?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育。
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二、综合实践课小组口号?
造型???几个人??我把我的给你吧 名字:峥嵘岁月组 口号:力求完美,追寻新颖,超尘拔俗,为目标而前进! 意义:用峥嵘岁月来比喻我们不平凡的日子,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追求新颖、超尘拔俗,给今天一个满意的答复,给明天一个完美的惊喜。
座右铭:相信自己行,试试才能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一定行。三、综合实践课怎么上?
综合实践课通常旨在提供与课程相关的实际经验和技能,因此它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下是几个可能的建议:
1. 课堂讨论:老师和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或实践问题,进行集体的分析和讨论。
2. 实地调研:学生可以在群组或单独的情况下,实地前往相关的组织或地点,并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3. 研究报告:学生可以编写与综合实践课相关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可能需要整合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实地调研所得的数据。
4. 分组项目:老师和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项目计划和落实。
5. 其他活动:例如演讲、演示、模拟练习、陈述或辩论等。
四、综合实践课与劳动课区别?
答:综合实践课与劳动课是相互联系,又相互统一的,但又存在有一定的区别,综合实践课指的是把学到的多科课程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以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认知度和理解水平,而劳动课则指的是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在劳动中提高思想认识和劳动技能。
五、综合实践课包括哪些内容?
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社区服务包括参观教育基地、社区人文或自然景观,考察社区环境、传统、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情况,对社区机关、特定群体、典型人物、热点事件进行调查、访谈等。这些活动作为课程,应予研究性学习相整合,以课程形式实施。
3、社会实践服务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六、综合实践方法指导课教案?
1.教学目标;2教学重点、难点;3教具;4教法、学法;5教学过程;6板书设计;7教后记, 在前面也可加上教学内容,学情分析等。
重点是2--6。七、初中综合实践课如何点评?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这节课中,老师的话语不多,寥寥数语,起到衬托引导画龙点睛的作用。今天整节课陈话语不多,他把说话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们。整堂课孩子们学得主动,说得高兴,充满了欢声笑语。
二、教学设计巧妙。我注意到这么一个细节设计,类组的同学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把问题抛给其他同学。
八、小学综合实践课包括哪些?
小学综合实践了课包括的内容如下:
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普通高中阶段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
在实施过程中,要联系学生生活背景和社会发展实际,突出问题中心,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整体性、综合性。
1、研究性学习: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初步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发展合作能力,并初步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和技能基础,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制定方案等过程,学习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观察研究、文献研究等科学方法的基本规范和操作要领,养成探究习惯,形成科学态度,初步创新精神。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社区和社会的体验性、服务性或公益性的实践活动。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目标是:走进社区,理解社会,获得直接经验,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参与社区活动,践行社会服务,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实施,应适应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体验和实践的机会;应围绕主题,在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主动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操作学习、设计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活动。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材料,懂得一些社会生产的基本常识,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技术工具,初步掌握一些社会生产的基本技能;丰富劳动体验,具有亲近技术的情感和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能够安全而有责任心地参加技术活动,初步具有技术意识、职业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审美意识。
拓展资料:
特点:
(1)综合性: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展开往往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强调学生通过活动或亲身体验来进行学习,但不是为“活动”而“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它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但这里所讲的“活动”或“实践”,不能仅仅从字面上、从直观上去理解,把它理解为让学生“动”起来,或者让学生去“操作”。
而是要把它理解为“知与行”、“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与统一。那些不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没有触动的“活动”,不是“综合实践活动”中所讲的活动。真正具有“育人”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应当让学生在活动结束时“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讲,“活动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与方法”,它本身不是目的。
(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其内容与学生个人的生活或现实社会紧密相联系,往往表现为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性问题,要解决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学生不可能到书本上去找现成的答案,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去发现,才能找到可能的答案。
(4)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展开很少从预定的课程目标入手,它常常围绕某个开放性的主题或问题来展开。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便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生成性”的集中体现。
(5)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十分注重从学生现有的兴趣与经验出发,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与探究。学生不仅可以选择学习的内容、进度与方式,还可以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或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
九、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种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践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本文将介绍综合实践教学计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计划。
1.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的重要性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并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加强对实际问题的把握能力,并学会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同时,综合实践教学计划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不仅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有益,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具有积极影响。通过实践活动,学校可以更好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综合实践教学计划还能促进跨学科、跨院系的合作,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2. 制定一个有效的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制定一个有效的综合实践教学计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明确教学目标:在制定计划之前,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当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能够满足学生的学科能力培养需求。目标可以分为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几个方面,具体目标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而定。
- 设计实践活动:制定综合实践教学计划的关键是设计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应当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并能够真实地模拟实际问题。实践活动可以包括实验、实地考察、社会实践、实习等形式,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 组织实践活动:在设计完实践活动后,需要组织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包括活动时间、地点、人员、设备等方面的安排。同时需要考虑实践活动的风险控制和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 评估与反馈:实践活动结束后,需要进行评估与反馈。评估可以采用考试、实践报告、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评估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学生,并提供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3.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的案例分析
以下为一个综合实践教学计划的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互联网金融工具进行交易和投资。
-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了解其运营模式和发展规划。安排学生参与互联网金融交易模拟实验,学习交易流程和投资策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互联网金融创新项目策划和实践,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实践安排:
- 时间:实践活动将在一个学期内进行,每周安排一次实践课程。
- 地点:学校实验室、当地互联网金融公司。
- 参与人员:学生、教师、互联网金融行业专家。
- 设备:电脑、互联网连接设备。
评估与反馈:
通过学生的实践报告、小组讨论和个人口头汇报等形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估。同时,教师还将针对性地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个有效的综合实践教学计划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实践活动、科学的组织安排和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制定出真正符合学生需求并能够提高他们综合能力的教学计划。
十、综合实践活动课开题课怎么上?
首先是讲明综合实践课的目的,意义;其次是讲明课程时间,主要内容,参与方式等貝体安排;最后是对个人需要注意的问题,纪律方面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