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教师中山人才网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教师考什么?

117 2024-03-17 04:35

一、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教师考什么?

国家教育质量监测初中主要考以下内容:数学学业质量、体育与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试点),以及课程开设、条件保障、教师配备、学科教学和学校管理等相关影响因素。

数学学业质量:重点测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知识的了解、理解和运用,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学习习惯等。

体育与健康状况:重点测查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力量、速度、耐力,体育兴趣与态度,健康行为习惯等。

心理健康(试点):重点测查学生情绪、自我、人际交往、社会行为、心理问题与行为等。

二、浙江省教师教育质量监控怎么绑定?

学校已有监控系统对吗!学校和教育局是网络互通的话,可以通过DVR硬盘录像的网络传输功能实现,如果不是固定的公网IP需要用动态域名绑定和端口映射。

建议教育局上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平台,类似运营商的全球眼平台或平安城市平台,这样前端的接入就简单多了,只要网络是通的就可以。

三、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待遇如何?

事业单位都不错吧

四、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什么机构?

1、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是国家级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机构 。

2、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是经国家计委和国家教委批准的国家级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机构 。中心创建于1995年,1999年正式挂牌,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东北师范大学领导下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3、主要任务:

(1)研究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2)探索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规律;

(3)研究当代国际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新经验;

(4)组织重大基础教育研究项目的协作攻关;

(5)开展基础教育的科研规划、人才培养与培训、质量评估、咨询服务、信息汇总和协作交流等工作。

五、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意义?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意义是评价义务教育质量的科学手段,能够客观全面掌握教育质量现状,为教育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优化教育管理、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也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抓手,能进一步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问题,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推动义务教育质量和学生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六、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怎么算?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是指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其计算方法如下:

确定监测对象和内容:根据监测目的和目标,确定监测的对象和内容,例如学生学业成绩、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办学条件等。

制定监测标准和指标:根据监测对象和内容,制定相应的监测标准和指标,例如学生学业成绩的合格率、优秀率等。

收集数据和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例如考试成绩、问卷调查、访谈等。

进行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应的结论和结果。

制定改进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和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例如加强学科教学、提高教师素质等。

反馈监测结果:将监测结果和改进措施反馈给相关学校和教育部门,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1。

七、什么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政策,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要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建立和完善既与国家教育质量监测相衔接,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全面发挥监测对基础教育的诊断与导向作用,不断推进基础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

二、监测目的与原则

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主要目的是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改进教育治理方式;为中小学和幼儿园改进教育教学提供专业支持,促进学校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办学水平;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提供观念引导,推进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评价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专业性原则。以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监测规范流程,科学设计监测指标,开发高质量监测工具,建立信息化监测平台,严格操作,确保监测结果真实有效。

2.客观性原则。科学设计监测指标和监测流程,准确了解、反映和掌握教育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3.综合性原则。监测应反映学生思想品德、学业质量、兴趣爱好、身心健康及变化等情况,发掘分析影响基础教育质量的主要原因,回应政府和社会的重大关切。

4.导向性原则。监测结果不排队,不作为评优评先依据,重在诊断和评估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履职、学校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社会教育观念转变等情况,积极引导各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八、教育质量监测的基本要素?

语文重点测查语文基础、文本阅读、书面表达、识别与推论、整合与解释、评价与鉴赏、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学习习惯等。

数学重点测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知识的了解、理解和运用、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学习习惯等。

科学重点测查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知识的了解、理解和运用、科学问题的探究、解释、解决、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学习习惯等。

体育重点测查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力量、速度、耐力、兴趣与态度、健康、睡眠和锻炼习惯等状况。

艺术重点测查对艺术作品表现形式、民族艺术作品特点、中外艺术作品表达主题和情感的了解、理解,对民族艺术的兴趣、喜爱,以及艺术活动的参与等。

德育重点测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对日常生活中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对基本国情、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和法律常识等的了解,对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此外,还将调查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学生因素(如学生情感态度、学习时间投入等)、家庭因素(如家庭经济状况等)、学校因素(如学校资源与条件、教师教学方式等)和区域因素(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教育管理等).

九、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干些什么?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教育督导的一项制度安排,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对象确定为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根据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实施情况,对标《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确定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心理健康为监测的九个学科领域。

监测的主要内容有两大方面:

一是学生在九个监测学科领域的发展质量状况。

二是影响学生发展质量的相关因素,如各学科领域的课程或教育活动开设、学生学业负担、教学条件保障、教师配备、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以及区域教育管理情况等。

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主监测员做什么2022?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主监测员负责监测和评估全国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情况,并提出相应建议来促进全国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1. 具体而言,主监测员需要负责:策划制定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审核各地区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负责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报告;提出教育质量问题的研究和研究报告等工作。2. 2022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主监测员需要聚焦教育公平、质量和效益三大目标,发挥数据作为监测工具的作用,从全国层面上为义务教育改革提供定量数据和监测报告,推进整个义务教育体系的不断优化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