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硕贝勒和多罗贝勒的区别?
在清朝初年的满族贵族封爵中和硕贝勒身份高于多罗贝勒。因为和硕贝勒能够加入权力核心机构,参与最高决策的制订。和硕贝勒就相当于亲王。多罗贝勒就要低一级,不可以参与最高决策。比如莽古尔泰就是被皇太极从和硕贝勒贬成为了多罗贝勒。
二、大捕快中的九贝勒和十三贝勒?
史实中的九贝勒属八爷党,和四爷党的主干将十三贝勒是冤家对头,不可能在一起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步步惊心将他们的关系演示的很清楚了。
三、贝勒和驸马区别?
驸马全称驸马都尉,原本是一种官职,后来演变成了公主夫婿的专用名称,说白了就是依托婚姻关系,成为皇室的一员,在一些朝代驸马是不可以担任官职的,而贝勒,是清代皇族的爵位之一,按高低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等,属于皇族爵位,也有极少外戚会受封
四、贝子和贝勒待遇区别?
地位不同。
贝勒属于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时候也会授予蒙古人),贝勒和亲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如果你把这个分成两个级别。
贝勒是皇室爵位之一,一般为世袭,与口语老爷不便比较 。贝勒爷,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时候也会授予蒙古人),满语,原为满族贵族的称号,复数为“贝子”。后以贝勒、贝子为清代宗室封爵的两个等级,贝勒爷为第三级。
固山贝子简称贝子,原为满语“贝勒”的复数,有王或诸侯之意,是清朝建国后的宗室爵位名,崇德元年(1636)定王公以下九等爵以封宗室,固山贝子为宗室封爵第四级,低于多罗贝勒,而高于奉恩镇国公。
固山贝子,是清朝皇族爵位的一种。在清代早期,贝子一词用来泛指皇族的诸王、诸大臣。但到1636年(崇德元年),制定新的皇族爵位制度,将第四等的皇族爵位称作固山贝子,简称为贝子。
贝子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受封贝子者皆为宗室、觉罗及其他八旗贵族 。获取途径有世袭 、恩封、功封和考封数途。
五、贝勒和格格哪个大?
我国清朝时期,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朝廷的封号。一般都是皇室宗亲才能封赏。也有特殊的非宗室封王,贝勒的。大都是有特殊功勋的。他们都是朝廷封的官职,享有朝廷奉禄。格格是满族人的称呼,相当于汉族的小姐。贝勒和格格谁大?
不能相比。如果是地位较高皇贵妃生的女儿被封为和硕格格,和一个普通的贝勒相比自然是格格大了。要是一个普通的格格和被朝廷封的贝勒爷当然是贝勒大了。所以贝勒和格格没有冲突和可比性。
六、亲王和贝勒谁大?
亲王是中国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是中国古代皇室贵族中地位仅次于皇帝的高级爵位,亲王的正妻为亲王妃(汉朝称为王后),地位视同皇帝最高等的妾室贵妃或皇贵妃,亲王的嫡长子立为世子,诸子封为郡王,亲王可世袭。亲王的嫡母为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生母如为妃嫔,则视亲王封号尊封为某王太妃或某国太妃(汉朝称为王太后),随亲王就藩封国,无子的妃嫔仅可尊封为皇太妃。
多罗贝勒,原为满族贵族称号,即金代“勃极烈”的意译。宗室封爵第三级,清建国后,成为宗室封爵名,全称为多罗贝勒。清初,天命年间置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崇德元年(1636年),定王公以下九等爵以封宗室,多罗贝勒为三等爵,位次多罗郡王之下,固山贝子之上。亦用以封蒙古贵族。
贝勒是三等爵位,在亲王之下。
七、贝子和贝勒的区别?
区别:
1、爵位等级不同:贝子:第四等的皇族爵位称作固山贝子,简称为贝子。贝勒:宗室封爵第三级,清建国后,成为宗室封爵名。
2、服饰不同:贝子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团。色用石青,前后绣四爪正蟒各一团,朝服通绣四爪蟒文,蟒袍亦如之,均不得用金黄色,馀随所用。贝勒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七,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三。后缀金花,饰东珠二。吉服冠、端罩皆与郡王同。
3、受封人群不同:贝子:属于中国清代贵族爵位名。贝勒:属于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时候也会授予蒙古人)。
八、贝勒和宰相谁大?
贝勒与宰相不具备可比性,谈不上谁大。贝勒是清朝时期贵族的一种爵位,地位低于亲王,郡王,高于贝子,处于皇室爵位的第三等。宰相是指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统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在中国古代,相当于宰相地位的具体名称多达几十种,如丞相,尚书令,中书令,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
九、侯爷和贝勒的区别?
侯爷是臣子可以获得爵位,而贝勒是清朝皇亲可以获得爵位。
十、国公和贝勒谁大?
贝勒(满文:beile),全称“多罗贝勒”,满文:doro beile 贵族称号,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次于亲王、郡王,是清代贵族的世袭封爵。 亲王和亲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如果你把这个分成两个级别,那么亲王加双俸也应该是中间的一个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