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建泉州彩礼一般多少?
泉州的彩礼在18~20万,具体要看每个家庭怎么商议,除此之外,还要买五金给女方,也就是金镯子、金手链、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另外,泉州很多的父母比较看重男方有没有车子和房子,以及有没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如果这三项都达标,彩礼钱显得没那么重要
二、福建泉州一户一宅面积规定?
《通知》要求,严格落实“一户一宅”规定。强调农村村民要落实宅基地“一户一宅”规定,人均土地少的地区,要保障农村村民户有所居。
严格申请条件。6种情况下严禁批准农村宅基地:宅基地面积或住房面积已达标、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的;农村村民申请异地新建住宅,不同意将旧宅基地退回村集体的;农村村民将原有住宅出卖、出租或赠与他人后再申请宅基地的;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下乡利用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借流转之名违法违规圈占、买卖宅基地。
规范村级审查。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建房的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由村委会按相关流程和要求审议,同意后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批。
三、2021国庆福建泉州高一放假天数?
国庆节快乐哈!2021国庆节在福建泉州高一放假的天数;是按国家假期安排七天假。10月8号正式结束网课回学校正常上课。想想还是挺开心的,孩子开心家长更是非常开心加放心。在家早读打卡很多孩子无法按时间完成,特别现在的高一学生刚开始高中时代还没进入紧张时期都放纵自己了。希望各地早点度过疫情这个难关,祝大家过个安心的国庆节!
四、2021福建泉州高一教材是什么版本?
2021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一年级的教材有不同出版社,其中有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语文、地理、生物、历史、思想道德)、英语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化学是苏教版、物理是鲁科版。高一教材的出版社太多了 为什么不统一一个出版社呢?很容易买错书本。
五、福建泉州第一首富?
丁世忠,丁世家并列第一首富
《2023新财富500富人榜》发布,安踏体育的丁世忠、丁世家兄弟以903.1亿元的财富,再次成为泉州首富,位居榜单第21位,较去年上升8位。
六、介绍一下福建泉州的惠安女?
福建惠安女, 在福建泉州,有个特殊的族群,就是惠安女。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奇异的婚俗闻名海内外,有人说她们是少数民族,有人说她们是汉族。惠安女因美丽、勤劳、贤惠和一身奇特服饰而著名,成了崇武古城的一道独特民俗景观。 在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的海边,有个特殊的族群,就是惠安女。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奇异的婚俗闻名海内外,有人说她们是少数民族,有人说她们是汉族。 一百年前的清代末期到20世纪20年代,惠安女穿的上衣,腰胸宽大,衣摆长至膝盖,腰间系条百褶裙,这种服装在古代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当时的裤管就很宽大,和现在的裤样相似,中国各地农村的男女都穿这种汉族人常穿的裤子,那时妇女的头上没有戴斗笠和头巾,戴的是这种重达10多公斤的头饰。 出门时蒙上黑纱的,是新婚和没有生育的妇女,为了躲避见到陌生人和自己丈夫用的遮羞布。这种黑纱只有睡觉的时候才摘下来,甚至在夫妻睡觉关灯时,才摘掉,它使一些夫妻在路上相遇,丈夫都没有认出对方是自己的妻子。到了20世纪40年代、民国时期,惠安女服饰的风格有一次大的变化。原来过膝的上衣下摆,逐渐缩短到臂部,但是还没有短到露出肚脐。 这时妇女的头饰已变成用黑布包头,不戴花头巾,也不戴斗笠。惠安女的服饰有了更明显的变化,那是在1949年之后,她们的上衣越裁越短。这是谁发明创造的呢?据说这种变化来自1958年的大跃进。当时全县青壮年妇女集中起来修建鸟坛水库。正是在艰苦的劳动中,为了遮风挡雨,惠安的妇女不得不学习其它地区的妇女,戴起了头巾和斗笠,不料这一戴就再也摘不下来了,成为吸引人们注目的风景线。 时刻不离身的斗笠里藏着女人家的许多秘密。海边的气候变化多端,尤其是在惠东半岛的海湾,有时刮起海风特别冷,可是为什么惠安女的上衣却越做越短呢?在和惠安女接触时,我们发现衣服越短,未婚女人腰间的彩带和已婚女人的银腰带就越明显地暴露出来。据说银腰带是男人送的结婚聘礼,它能展示家庭财富的多少。也许这就是节约衫越做越短露出肚脐的原因吧!对于惠安女服饰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郑文伟,这位曾经在大学担任过教授的县委书记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20世纪50年代后,惠安女的结婚头饰不再是沉重的金属饰品和黑布,而是用绸布制作的红绣球,美观又轻巧。在不同的时代,她们的结婚服饰也不尽相同。 惠安女的结婚服饰随着时代不同,其样式也不同,婚俗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惠安女有一个长住娘家的习俗,她们结婚三天以后就要回娘家长住,一年里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清明的时候,还有中元节,就是七月十五,还有冬至和农忙的时候回到丈夫家,另外就是生了孩子以后,长住到丈夫家。 这种男人长期在外捕鱼,打工,女人在家从事副业和农业,从而形成的长住娘家的习俗。长住娘家的习俗,过去给许多惠安女带来不幸,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旧习俗有了许多变化。 新娘迈过火炉走出娘家的祖屋,是惠安女传统婚俗的一个程序。据说,红色的火焰预示着新婚的生活红红火火。像传统的习俗一样,新娘通常都会梳着非常奇特的头饰。只有在结婚的大喜日子里,惠安女才能梳这样漂亮的头饰。它是由五、六个心灵手巧的妇女,梳理了四个小时才成功的。可是如果新娘子不小心把它弄乱了,自己一个人不可能再把它梳好。那为什么这些妇女要给新娘梳成这样难以整理的头饰呢?这里存在着什么奥秘呢?原来,在过去长住娘家的婚俗中,它对新娘的新婚之夜有监督的作用。据说新娘结婚三天后回娘家。如果人们发现她的头发乱了,同辈的姐妹们就会讥笑她。因此为了保持发式整齐不乱,通常新娘在新婚的三天三夜都不躺着睡觉,千方百计避免和新郎睡在一起。 惠安女下身穿的裤子,凡四、五十岁以上妇女多穿汉装“旷(宽)裤”,年轻妇女多穿裤管宽大的西装裤,用黑色线布或尼龙布制成。腰部扎有红、蓝色塑料裤带,已婚者常加上银裤链,宽度由一股至八股不等,以多股为佳。裤式腰围小、臀围大,裤筒仅为三十厘米,既美观又便于劳动。 此外,年长的惠安女还有在门牙两侧各镶一颗金牙做装饰的习俗,现已不再盛行。 崇武一带的男子多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惠安女自然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开公路、修水利、种田地、补渔网、敬公婆、教子女,里里外外一把手,真可谓全能媳妇。惠安女因美丽、勤劳、贤惠和一身奇特服饰而著名,不仅成了崇武古城的一道独特民俗景观,更为崇武古城增添了难以言表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这一带的7个乡村总共只有几万人,虽然她们只是惠安县人口的一小部分,却引起了海内外许多学者的广泛的关注。她们的形象随着文学艺术家们的摄影镜头、诗歌和音乐走上了银幕,书刊、报纸和五线谱,一直从中国走向了世界。人们把她们的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戏称为“封建头,节约衫,民主肚,浪费裤”。 惠安女特殊服饰,可分为崇武城外、山霞和小岞、净峰两个类型,不同的是,前者斗笠较大、厚、重,边沿稍有弯曲;后者斗笠较细、薄、轻、小。后者也蒙上头巾,但头巾上缀有红色小花蕾,中青年妇女多把双辫子折在头顶的两侧,包上头巾似有梭角的感觉。手上也提有黄色竹篮。在头顶前方还别着一至三把塑料梳子,未婚青年妇女头发还留有刘海。惠安女头戴的斗笠涂上黄漆,具有防日晒雨淋作用。花头巾为四方形,一般是白底上缀绿或蓝色小花,或是绿或蓝底上缀小白花,折成三角形包系头上,有挡风防沙、御寒保暖和保护发型等作用。 每天在崇武做导游的惠安女谢聪慧都这样打扮自己,尽管她不太清楚这种服饰是谁传承下来的,但是惠安的女人视其为美,她也就穿上这种约定俗成的服装了。这种服饰是哪个民族的呢?仔细观察,人们会发现惠安女服饰的色彩与样式和中国许多少数民族的服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她们戴上斗笠,有点像黎族人和京族人。她们短小的上衣,特别像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服饰。惠安女喜欢穿青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从色彩上看,和云南水族的服装几乎是一样的。逢年过节妇女们都梳蝴蝶型的发式,因为蝴蝶是古代百越族崇拜的图腾,那么惠安女和古代百越族有什么关系呢?人们众说纷纭。确实是有人这样说,这种根据主要是有两个方面。 一个就是在这个地区从1951之后的十几年间,发现了一些少量的古代百越民族生活的痕迹,在惠安女生活的大山乍村的山上也曾发现一处所谓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这些东西据考古分析,在两千多年前,在福建这里生活着古代百越族人,主要是闽越人。
七、假期想去福建泉州旅游,有什么值得一去的景点?
泉州是一个太丰富的城市,不论从文化内涵,还是从美食积淀,我曾经去过两次泉州,2008年的独自背包旅行和2021年一年三口去泉州。这是我2021年写的泉州游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1, 四天奇幻的泉州之旅
『2021年5月2日』
今天下午,我们一家人恋恋不舍地离开美食云集的漳州,坐了50分钟高铁,来到了刺桐城-泉州。
刚刚到泉州,我们的感觉并不好,从火车站到浦西,我们经历了漫长的塞车,遇到的泉州第一个出租司机脾气火爆,对我们爱理不理,在车上他一直大声放着哀怨难听的情歌。
下午三点,我们终于到了位于万达广场的民宿,突然发现房东承诺配备的洗衣机和吹风筒却根本没有。
KEN打电话和房东激烈理论了半天,他才很勉强地答应明天买洗衣机和吹风筒送过来。
此时的泉州比漳州凉爽很多,但是刚入住民宿的种种不顺心让我们很不愉快,或许是好事多磨,希望未来的泉州之旅会很精彩。
『2021年5月3日』
唯一感到安慰的是,这间民宿的遮光帘质量非常好,房间一团漆黑,我终于睡了一个难得的好觉。
我上午八点钟醒来,父女俩还在沉睡,在旅行中,他们总要睡到十点多才肯起床,我不得不独自去寻觅早餐。
万达广场离老城区很远,昨天吃晚餐前,我们苦苦寻觅很久,很遗憾地发现周边遍布流行的快餐店、川菜馆、沙县小吃,基本看不到主打泉州小吃的餐馆。
今天,我无意中发现万达广场楼下侧面的小街上有一家小餐馆,门头上写着:地瓜粉团,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食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一定要尝一下。
笑眯眯的老板娘提醒我,地瓜粉团要煮得比较久,反正我有的是时间,当然可以慢慢等待。
她告诉我,地瓜粉团是泉州本地人很爱吃的食物,只是做起来比较麻烦。首先,把地瓜搅成粘稠的糊状,再将炒好的花生、切成小块的肉片和一种腌得咸咸的鱼片(可惜我听不懂这种鱼的名字)加入地瓜糊里,之后再用勺子把混合的地瓜粉团舀成小份,下入沸腾的水里。
因为地瓜粉团体量大,所以,要煮五分钟以上才能起锅,汤里还要加入新鲜海蛎和米粉,稍微烫一下。汤底因为有了海蛎的提升,
地瓜粉团有淡淡的咸味,还混合了炒花生的脆和乡下土猪肉片的嫩,口感筋筋弹弹,非常特别。
我的碗里一共有五块大尺寸的粉团,作为早餐吃实在是太结实了,我竟然全部吃完了。这一碗用料丰富的地瓜粉团花了十七元。
此刻,店里只有我一个客人,老板娘出去买菜了,老板也没什么好忙的,他坐在对面椅子上和我慢慢聊天,说着闽南口音很重的普通话,我要连蒙带猜才能懂。
他们是离泉州十几公里的一个小地方人,在泉州没有房子,每天晚上还要回那里住。他们只有一个孩子,上了福州大学,毕业不久已经考上了泉州公务员,谈了女朋友,很快就要结婚,现在他儿子还要努力攒钱买房子。
和厦门十万一平米的学区房比,泉州房子便宜很多,最贵的学区房大概四五万一平米。老板每天打理小店很辛苦,和老婆基本没有去哪里旅行过。
让我很感动也有些难过的是,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等把孩子的孩子带大以后,他们就可以关了这个小店到处走走,他希望能带着从小在泉州长大却从来没有见过大海的老婆去看看海。
本来,上午我们打算去著名的开元寺看看,那里有泉州的象征——镇国、仁寿双塔。我2008年7月独自来泉州旅行时曾经感受过清静禅意的开元寺,那时我坐在一棵巨大的菩提树下,听着远处深长的佛教音乐,感动得几乎要流泪。
但是,时隔十三年的今天,我们刚到西街,就被黑压压的游人吓退了,我们最终还是躲不过“五一”的汹涌人潮,
很幸运的是,我们无意中来到游人密集的西街另一侧,却是另外一个妙不可言的天地,这里是当地人生活的地方,小街上是原住民鲜活的生活画面:佛具店、小菜店、煤炭店、文具店……还有很多装修得非常有个性的小酒馆、咖啡屋,让这条小街若有若无飘着西贡的味道。
丝丝细雨越来越大,我们不得不在路边的知行书屋躲雨。知行书屋主要经营民宿,一共六间房,装修都格外有品位。豌豆很开心这里有很多有趣的绘本,她在沙发角落埋头看书。
在客人的强烈要求下,从今天开始,这家书屋才开始卖果汁,我们每人点了一杯鲜榨果汁,坐在临街的大玻璃窗下,绵绵细雨像透明的帘子软软地摆动,隔一条马路就是一栋荒废多年的老屋,墙外爬满厚厚的青藤。
我很喜欢书屋的格调和品味,内庭有大大的布满花草的院子。此时,院子里空无一人,我坐在竹椅上聆听叮咚水声,我不想赶路,只想静静休息。
雨终于稍小一些,已经下午两点钟,我们才去周边寻觅午餐,在泉州西街另一侧走了好一阵,无意中发现了一家很正宗的闽菜馆。
这里的老板和老板娘都是泉州人,他们在西街有一套祖上留下的老房子,把它改造成餐馆,已经经营了二十多年了。
老板玮哥亲自下厨,一通大火和喧嚣之后,闽南著名的炸醋肉、海蛎煎和炒花蛤上桌了,地道闽菜口味一流, 让我们齿颊留香。
除了精湛的厨艺,我们最欣赏的还有老板和老板娘快乐自我的生活方式。他们经营几个月餐馆后,感觉太累了,就任性地关店十来天和女儿一起去旅行。
在福州大学学习外语的女儿一路负责安排爸爸妈妈的衣食住行,就这样,快乐的一家人已经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吃完饭,小雨依然如透明的碎屑飘洒,我们一点也不赶时间,坐在餐馆门口的茶台前,和玮哥两口子一起慢悠悠地喝铁观音,豌豆在一旁草丛下、花架里专注地抓了很多小蜗牛。
我们大笑着,海阔天空聊了很久。小雨如丝,我们坐在一户泉州人的祖宅里,和他们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样快乐地聊天,我们说起广东人和福建人不同的喝茶习惯,闽南话不同口音的差异,海蛎煎应该用鸡蛋还是鸭蛋等等话题。旅行的至乐,不过如此了。
『2021年5月4日』
今天,肆虐的雨几乎下了整整一天,空气湿度很大,闷热压抑。我们上午基本都窝在民宿里,三个人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
我坐在电脑前埋头工作,KEN用便携键盘连上手机写他长长的朋友圈。最近这些日子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要开始写作了!谁也不要拦着我!”豌豆坐在床上捧着iPad画她的猫。就像2019年一样,此时此刻,我们一家人安安静静地待在别人的城市,谁也不说话。
中午,雨稍稍歇了,我们才出来走走。天桥上有一个老太太卖自己用钩针钩出的各种头饰、背包和布娃娃。她是宁波人,从14岁开始就会钩各种东西,现在闲在家里就自己设计各种款式再钩出来,老太太非常有创意,那些小发夹的配色很有美感,让人爱不释手。
我花10元给豌豆买了一个可爱的小胡萝卜发夹,她开心极了,马上夹在浓密的头发上。
今天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我们漫无目的在泉州老城闲逛,竟然来到2008年我独自一人第一次来泉州时走过的温陵路,路过我那时吃过的口味一流的元宝台湾小吃店(没想到十三年后,那里已经成了网红店,下午两点半还排着长队。)
我们又一起去当年我很喜欢的充满故事的万寿路,在弯弯曲曲的小巷子里寻觅当年感动过我的古雅房子和一草一木。
2008年,孤独行走的我怎么能想到,十三年后,我会带着丈夫和女儿重走这条让我如此着迷的小街。
『2021年5月5日』
今天,绵密的雨终于停了,风依然很大,上午,我们一家人打车来了著名的浔埔。
浔埔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它位于泉州东部,离泉州市中心只有六公里,晋江入海口岸边,村民世代从事渔业。这是一个渔村,泉州本地人喜欢一大早在这里购买最便宜新鲜的海产品。
在福建,湄洲女、浔埔女和惠安女并称福建三大渔女,她们都有独特的习俗和服饰,其中,浔埔女就生活在泉州附近的浔浦村一带。
一走进浔埔,我们惊呆了,老太太们头上都戴着艳丽得让人吃惊的花,色彩饱和度极高。满大街都是戴着红色或黄色簪花围的老太太们,慢条斯理地走着,服饰如此特别的她们旁若无人,怡然自得,让我几乎以为突然穿越到了古代。
在浔埔,最知名的就是浔浦女独特的发饰和服饰,她们身着艳丽的斜襟上衣,黑色的阔脚裤,秀发盘于脑后,梳成圆髻,然后再穿上一支“骨髻”,另外用茉莉、素馨等鲜花串成花环,少则一二环,多则四五环,圈戴在脑后,俗称为“簪花围”。
听说浔埔最初是在泉州的阿拉伯人生活的地方,村子里如今还有一些人依稀有阿拉伯人的长相。从两三岁女孩到七八十岁的老太太都可以戴簪花围,可是,如今,在浔埔,愿意戴花的只有五十岁以上的老太太了。
浔埔有一个旅游项目就是为外地游客盘“簪花围”,收费40元。很多外地小姑娘都顶着浔埔的艳丽头饰,很可爱。
我们路过豌豆浔埔路216号,见到一家浔埔女簪花围体验馆。体验馆主人黄小姐是当地人,平时在市区内从事教育工作,节假日和周末回到娘家帮助妈妈经营簪花围体验馆。平日里白领打扮,回到村里的黄小姐又变成身着传统服饰的浔埔女模样。
豌豆对鲜艳的头饰非常有兴趣,我们就让她体验一下。黄小姐帮着豌豆挑选合身的小上衣和黑色阔脚裤,黄妈妈利落地为豌豆盘头插花,只用了十几分钟,豌豆也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浔埔女。
黄小姐还特意借了小渔篓和一个红色的小钱包给豌豆挂上,这是浔埔卖鱼阿婆的标配。
打扮完毕,豌豆高兴地和我们在村中闲逛,体验当地独特的风情。时不时就能看到和豌豆一样身着浔埔女服饰的游客从小巷里走出来,大家互相打量一番,相视一笑。
浔埔的传统民居是用巨大的蚝壳来建筑,当地人利用蚝壳为建筑材料砌成墙体,建成房屋,这样的房屋被称作“蚵壳厝”。蚵壳厝防风防水、冬暖夏凉,是闽南沿海独特的建筑形式。但是,如今,富裕起来的浔埔人建筑这样的蚝壳墙已经越来越少。
细心的豌豆在街头的石板路上居然找到一只正在流浪的指甲盖大小的小螃蟹,善良的她决定到晋江边将小螃蟹放生。我们走到丰海路边的码头,豌豆小心地让小螃蟹重回自由。
即将离开浔埔村路,看着豌豆婷婷袅袅的背影,不知豌豆长大后,还会不会记得这段有趣的经历?
『2021年的5月6日』
今天,我们一家人要离开泉州,前往此行的最后一站南京。这是十岁的豌豆第四次坐飞机,她很激动,因为她很喜欢吃飞机餐,昨晚因为太激动,她辗转反侧很久才睡着。
我们的航班11:15起飞,这一趟航班终点站是哈尔滨,KEN逗豌豆说:“如果你一直待在飞机上不下来,是不是就飞到哈尔滨了?”
屈指算来,这已经是我们一家人第八次去南京旅行。南京慵懒放松,在浓浓的文化气息里包容着五颜六色的市井生活。金灿灿的南京烤鸭、油润润的盐水鸭,波光潋滟的玄武湖,沧桑古朴的明城墙,我们又回来了!
(全文完)
(本文图片为原创)
(KEN对本文的文字和图片也有很大贡献)
(后记:我们一家人离开泉州两个多月后欣喜地得知,2021年7月25日,泉州刚刚申遗成功。)
-------------------
学法语必看的公众号: 微型法语课堂
喜马拉雅: 微型法语课堂
视频号: 微型法语课堂
知乎: 法语朱老师
今日头条: 法语朱老师
八、福建泉州一户一宅最大面积?
根据福建省政府有关农村建房政策规定,福建农村建房一户一宅的建筑占地最大面积是120平方米。即每个农户自建房占地面积必须小于或等于120平方米,而不能超过120平方米。
九、福建泉州身份证一共多少位?
泉州地区的身份证是十八位,全国的身份证号码也都是十八位数。
泉州地区的身份证号码是以35052开头的,泉州市南安市的身份证号码是以35058开头的。
十、一般香港到福建泉州快递需要几天?
也是三四天。
以前有一个优速快递,正常是三天,还算很快,价格还很实惠,那时候好像不怎么需要报关,还是怎么弄的,没怎么听说因为报关耽误时间的。
顺丰,以前的我不清楚,现在都是要三四天,因为要报关,我们也得提供清单发票!然后顺丰才会收件!如果报关慢了就要四天,不然一般都是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