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工人 > 建筑工人中山人才网

建筑跨度标准?

296 2023-11-16 11:27

一、建筑跨度标准?

建筑工程中,按设计图标注的相邻两纵向定位轴线的跨距。正如世界各种著名建筑以及桥梁的建成都离不开大跨度结构,大跨度结构在建筑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除定位轴线以外的网格线均称为定位线,它用于确定模数化构件尺寸。模数化网格可以采用单轴线定位、双轴线定位或二者兼用,应根据建筑设计、施工及构件生产等条件综合确定,连续的模数化网格可采用单轴线定位。当模数化网格需加间隔而产生中间区时,可采用双轴线定位。

2、定位轴线应与主网格轴线重合。定位线之间的距离(如跨度、柱距、层高等)应符合模数尺寸,用以确定结构或构件等的位置及标高。结构构件与平面定位线的联系,应有利于水平构件梁、板、屋架和竖向构件墙、柱等的统一和互换,并使结构构件受力合理、构造简化。

横向跨越30米以上空间的各类结构形式的建筑。大跨度结构多用于工业建筑中的大跨度厂房、飞机装配车间和大型仓库等。大跨空间结构是一个国家建筑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标志建筑

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著名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以及很多优秀旅游景区的建筑始终与大跨度空间结构密不可分,历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各国的各种经济贸易会、世界博览会也无不成为各国最先进的大跨度空间结构竞相亮相的舞台。

日本是现代空间结构发展很快的国家,2001年1 0 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IASS 2001 国际空间结构大会。大会展现了现代空间结构无不充分体现了宏伟、美观、富有艺术想象力,无论哪一个空间结构都充分体现了结构设计技术的进步,体现应用了优质、高强、最新的建筑材料,体现了空间结构施工技术的进步,也体现了每一个现代空间结构均建立在合理的结构设计概念、合理的结构布置的基础之上。

二、武汉现存最早的大跨度建筑是?

武汉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

三、建筑跨度怎么计算?

可以按照两端支承斜板计算,跨度取斜板长度,荷载为竖向荷载,这样计算结果最为贴近实际,能算出来轴力。建筑工程中,按设计图标注的相邻两纵向定位轴线的跨距。

1、‘跨度’是梁式构件的一种尺寸,用于板、梁、屋架等。跨度就是在‘进深’方向的轴距(柱距),例如柱子平面定位图上,相邻柱子间,沿数字轴方向的间距,就叫框架梁的跨度。广义说,梁的两相邻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叫梁的跨度,屋架的跨度同理。自支座边缘计算的净距叫‘净跨’。

2、正如世界各种著名建筑以及桥梁的建成都离不开大跨度结构,大跨度结构在建筑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建筑学考建筑遗产保护专业研究生跨度大吗?

本人就是建筑遗产保护方向的,很多同门本科都没学过遗产保护,但是并不影响日后的学习,只要你有一定的建筑历史的知识,学起来还是挺快的

五、钢结构大跨度需要什么建筑资质?

钢结构大跨度工程需要使用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

六、30米以上大跨度建筑采用什么结构?

题目中问到的是大跨度的建筑,对于大跨度建筑,个人建议采用钢结构建筑比较合理,首先钢结构从成本上来说比钢筋混凝土结构造价要低,从施工工序上来说没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程序繁琐,厂家加工好之后,按照设计图纸现场进行安装就可以了。

七、异形建筑施工图?

这几天正在做这种类型,头痛

八、什么叫建筑单体跨度?

在房屋建筑结构中,单体跨度是指房屋或者厂房每跨的跨度意思。比如单体跨度35米,是指房屋或者厂房每跨的跨度是35米。

跨度指建筑工程中,按设计图标注的相邻两纵向定位轴线的跨距。

拓展资料:

‘跨度’是梁式构件的一种尺寸,用于板、梁、屋架等。跨度就是在‘进深’方向的轴距(柱距),例如柱子平面定位图上,相邻柱子间,沿数字轴方向的间距,就叫框架梁的跨度。广义说,梁的两相邻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叫梁的跨度,屋架的跨度同理。自支座边缘计算的净距叫‘净跨’。

九、建筑施工图与房屋建筑施工图的区别?

区别就是,前者没有“房屋”!!范围广。后者局限于房子!

十、如何画好建筑施工图?

正好有一篇旧文,供参考。

近期刚弄完防火规范整理,这就要正式开始做公司的施工图培训了,上次写这篇旧文,是2011年。。。可见知易行难,吹牛容易兑现难。


最近在顺带研究公司对新毕业本科生的培养计划问题,想来想去,觉得大体上可以按照这样一个路径执行:

1 熟悉规范。

这个很简单,网上流传的建筑问号(规范集CHM文件),另外也包括结构设备各专业的基本规范,需要总体通读几遍,重要规范天天翻看,并且要了解其制定者的意图和现实意义。

2 理解基本做法。

大量的标准图集是很枯燥的,但实际上都还是有规律可循的,甚至很多一旦理解终身难忘,如果曾经遇到过实际问题,看到恰好能解决问题的好做法,还会发自内心的哈哈大笑。不过看一遍还是很花时间的,特别是有些老规范可读性很差。现在新的一批规范和相关书籍不但很多有详细说明,还附有彩图,感觉好看多了。还有些新材料做法需要看厂商出的图集,收集起来比较麻烦些。

3 对比材料。

材料除了要大量看实物和建成效果,就是要多方收集资料并进行横向测评对比。收集供应商资料能得到很多信息,但是也要注意他们总是自卖自夸的,实际情况还得自己去了解。这算是最麻烦的一件事情。有一些施工方面的期刊文章可以参考,但总体来说此类信息是很不系统的。标准院出的大厚书《建筑产品选用技术》是比较好的一本。据说国外有更大规模而且持续更新的此类资料集,很向往。

4 研究特定供应商和细节。

具体到一些重点部分,经常需要针对重要厂商做深一步了解对比,才能控制效果,给甲方采购提供建议。有些产品是某些企业独有的,比如虹吸排水之类的,就更要去专门了解了。

5 熟悉施工现场的种种疑难杂症。

这个是最难搞的,需要时间和机会,但是也总会遇到的,常常需要多方请教,集思广益才能解决。即使是熟悉了图纸上的做法,也要亲眼看看工人是怎么施工的,容易产生什么样的问题,才会对建筑有更充分的理解。

至于方案能力以及方案和施工图的统筹能力,我觉得一方面要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进行,另一方面也要等这几项有比较全面系统的提升以后才能有显著提高。


学了这几年施工图,自己的感受是:

1 施工图并不难,

毕竟连工人都能看懂执行的东西,画图本身没有难度

2 难得是态度,

太多人不把施工图当回事,更有一大批虽然叫嚷着细部构造多么重要,可是有几个人自己去画了呢?有几个人去认真学习供应商的资料了呢?还不是安排小弟画图,甩给二次设计深化。

3 关键是长期的积累和耐心。

因为现在信息发达,以前很难获得的资料坐在电脑前就能得到差不多,大城市出门半小时就能看到一堆实施样例,厂商吧资料送上门还给你发好处,以前的只有少数人才能搞到的资料如今已经不是门槛。但是能花多少时间上去,能坚持研究学习多少年不停止,才是最大的门槛。太多人只顾重复干活,再也不愿意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4 技术上讲,施工图是比较繁杂的,

尤其是一开始要把所有的规范、做法、材料、设备先统统有个大概了解,然后才能把握总体,再进而又针对性的强化和深入研究某些局部,并且在以后的很多年里持续更新知识结构。这个前期建立框架的工作量确实比较大,个人感觉起码需要5年的入门期。后期的更新又延伸得太长,所以很多人一旦升职,就放弃了施工图工作甚至设计工作,只顾轻松捞钱了。这样的风气大行其道,实在非行业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