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有梁柱的地方怎么计算建筑面积?
只有梁柱的地方,它不可能计算面积,如果要计算工程量,或计算工程造价,它只能光计算柱子的体积和梁的体积,然后再以立方米的形式反映工程量的大小和工程造价的多少,如果楼层有钢筋混凝土覆盖,那就应该按照楼面长度与宽度计算面积,也就是建筑面积。
二、梁柱线刚度计算原理?
计算公式:
k=P/δ
P是作用于结构的恒力,δ是由于力而产生的形变。
刚度的国际单位是牛顿每米(N/m)。
一般来说,刚度和弹性模量是不一样的。弹性模量是物质组分的性质;而刚度是结构的性质。也就是说,弹性模量是物质微观的性质,而刚度是物质宏观的性质。
材料力学中,弹性模量与相应截面几何性质的乘积表示为各类刚度,如GI为扭转刚度,EI为弯曲刚度,EA为拉压刚度
三、梁柱跨度计算公式?
跨度等于梁的净跨度乘105
梁的跨度主要是指梁的一端至另一端的距离,实际工程中计算梁的跨度应根据梁支座约束方式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支座通常分为固定铰支座,滑移支座,固定端支座和辊轴支座四类。当支座约束方式为固定铰支座,滑移支座,和辊轴支座,那就算梁净跨即搭界的内边缘再加上一个数值。要是,固定端支座那就是只算净跨。不过实际工程都是这两者的中间部分,也就是要考虑一个系数。
四、如何计算混凝土梁柱弯矩?
我不知道题主的意思是计算开裂弯矩和此时的曲率还是极限弯矩和曲率。
一般都是求极限弯矩。对于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而言,已知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强度等级的话,可以根据公式(1)大致估算出其相对受压区高度
保证相对受压区高度小于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即可以满足不出现超筋破坏的条件。再根据公式(2)计算内力臂系数
内力臂系数的取值大致在0.85~0.95之间(有待考证,我一般取0.9),这时候根据公式(3)即可大致估算出此时的极限弯矩
如果是双筋矩形截面的话,极限弯矩由两部分组成——受压区钢筋和部分受拉区钢筋所抵抗的弯矩以及受压区混凝土和剩下的受拉区钢筋所抵抗的弯矩。这两部分独立计算后叠加即可。见公式(4)
由于规范中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都是满足平截面假定的,所以根据此时受压区边缘混凝土应变达到极限压应变,再根据相对受压区高度,即可计算出此时的极限曲率。
我们来验证一下,看一下一道例题「例题摘自《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五版)》四校合编版本」
大致估算按此例题配筋时的极限弯矩
可见,还是比较接近的。
五、大一建筑学生梁柱问题求助?
7000这个柱距离很不好用,一般8100,8400。
然后是你的问题,中间那个柱子可以不是称重柱,如果和造型有关,就是个装饰柱就行。左右两边柱子悬挑可以到4m左右,柱跨的一半。梁的高度有个计算公式,梁距的1/8-1/12,宽度是高度的1/3-1/2,一般高度画600,800就够了。
建筑设计一般其实都是从造型出发,你可以根据你的造型把梁的部分加宽,结构的东西会被包在造型板里面,所以一般规律是做大不做小,留有余量就行。
六、人字梁柱子高度计算?
那就要用《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必须等于斜边的平方。所以,例如自己需要两个对面墙壁的宽度是8米。而木头斜坡长度为5米。那么,从最高点到横梁的高度就是3米。这是因为:3²+4²=5²,也就是9+16=25,这里的4是半个横梁的长度
七、梁柱重力荷载计算公式?
梁重力荷载Gi计算公式如下:
Gi=Gk+∑φ(Qi)*Qik,
其中Gk为梁本身的重力,Qik是梁上重物的压强,φ(Qi)是Qik岁对应的面积。
重力荷载标准值应该是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地震剪力标准值。荷载,指的是使结构或构件产生内力和变形的外力及其它因素。或习惯上指施加在工程结构上使工程结构或构件产生效应的各种直接作用。
八、梁柱刚度比的计算公式?
大跨度的梁
ic=EI/H I= BH3/12
梁柱线刚度比计算b h L梁/h柱Ic ic/ib
梁35090069003081521.739
柱60060055001963636.364 1.569293478求柱子截面h= 2.0338E+11
九、梁柱钢筋匹配的计算公式?
钢筋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柱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 梁编号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 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钢筋 9、 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LaE时,必须弯锚,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负筋: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 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 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 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为60度 主梁高<=800mm a为45度 板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 根数=左标注/间距+右标注/间距(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不减1) 温度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2*6.25d(一级钢筋) 根数=(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间距-1(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减1) 板中开洞:洞口左端长度=净长-保护层+max(支座宽/2,5d)+6.25d+(板厚-2*保护层)+5d 洞口右端长度:同左端 根数=洞口宽/间距+1 悬挑:悬挑长度(一端在柱子里)=净长+la+(板厚-2*保护层) +6.25d(一级钢筋) 悬挑长度(两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护层)+净长+(板厚-2*保护层)+5d 剪力墙钢筋计算 1、暗柱钢筋计算 (A)纵筋长度计算:中间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1.2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500 (B)顶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 (C)纵筋根数:按图数 (D)箍筋计算:(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E)拉筋长度:墙厚-保护层*2+2d+1.9d*2+max(75,10d)*2 根数:层高/拉筋间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墙中的暗梁;暗梁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两端锚固: (3)箍筋长度=暗梁宽+暗梁高)*2-8*保护层+8*d+2*11.9*d;箍筋根数=暗梁净长/间距+1 (4)剪力墙中的连梁 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max(Lae,600) 中间层连梁箍筋根数=(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 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直锚时)=(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连梁锚固直段长-100/150+1)*2 连梁箍筋的长度=(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5)拉筋长度= 梁宽-保护层+2*11.9*d+2*d;根数=排数*((洞口宽-100)/间距) 2、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 墙身纵筋计算 •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中间层纵筋=层高+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顶层纵筋=层高-板厚+锚固 • 根数=(墙净长(墙长-暗柱截面长)-2*s/2)/间距 3、墙身垂直钢筋 (1)墙身竖向分布钢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s/2(或2*50)/竖向布置间距+1 墙身垂直分布筋是从暗柱或端柱边开始布置 (2)遇有洞口时,需要分段计算根数 墙梁钢筋与墙身钢筋的关系 当设计未注明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 ≤200; 钢筋计算原理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柱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 梁编号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 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钢筋 9、 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LaE时,必须弯锚,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负筋: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 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 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 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为60度 主梁高<=800mm a为45度 板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 根数=左标注/间距+右标注/间距(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不减1) 温度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2*6.25d(一级钢筋) 根数=(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间距-1(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减1) 板中开洞:洞口左端长度=净长-保护层+max(支座宽/2,5d)+6.25d+(板厚-2*保护层)+5d 洞口右端长度:同左端 根数=洞口宽/间距+1 悬挑:悬挑长度(一端在柱子里)=净长+la+(板厚-2*保护层) +6.25d(一级钢筋) 悬挑长度(两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护层)+净长+(板厚-2*保护层)+5d 剪力墙钢筋计算 1、暗柱钢筋计算 (A)纵筋长度计算:中间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1.2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500 (B)顶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 (C)纵筋根数:按图数 (D)箍筋计算:(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E)拉筋长度:墙厚-保护层*2+2d+1.9d*2+max(75,10d)*2 根数:层高/拉筋间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墙中的暗梁;暗梁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两端锚固: (3)箍筋长度=暗梁宽+暗梁高)*2-8*保护层+8*d+2*11.9*d;箍筋根数=暗梁净长/间距+1 (4)剪力墙中的连梁 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max(Lae,600) 中间层连梁箍筋根数=(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 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直锚时)=(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连梁锚固直段长-100/150+1)*2 连梁箍筋的长度=(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5)拉筋长度= 梁宽-保护层+2*11.9*d+2*d;根数=排数*((洞口宽-100)/间距) 2、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 墙身纵筋计算 •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中间层纵筋=层高+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顶层纵筋=层高-板厚+锚固 • 根数=(墙净长(墙长-暗柱截面长)-2*s/2)/间距 3、墙身垂直钢筋 (1)墙身竖向分布钢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s/2(或2*50)/竖向布置间距+1 墙身垂直分布筋是从暗柱或端柱边开始布置 (2)遇有洞口时,需要分段计算根数 墙梁钢筋与墙身钢筋的关系 当设计未注明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 ≤200;
十、建筑梁柱节点是否设置u型箍?
在施工中存在箍筋安装不能按规范安装到位。在梁柱节点允许设置u形箍。前提是保证规范的要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