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能得罪木匠,因为他们是鲁班的后人,是真的吗?传说有一本《鲁班书》,是真的吗?
民间不存在这一说,所谓的不得罪木匠,瓦匠。就是指人家在给你干活的时候,你苛刻人家,比如木匠是给你坐床的,他在你床上给你雕刻乌龟,你半夜肯定睡不着,瓦匠在给你盖房子的时候,在地基或者墙下面放小人或者写一些忌讳的话,都是很严重的。
二、最好的木工喷漆书籍有哪些?
1 最好的木工喷漆书籍有《木工喷漆技术指南》、《高级木工喷漆技术》等。2 这些书籍是最好的木工喷漆书籍,因为它们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关于木工喷漆的知识和技术。它们详细介绍了喷漆的基本原理、工具和材料的选择、喷漆技巧等,使读者能够掌握木工喷漆的各个方面。3 此外,这些书籍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案例和技巧,帮助读者解决喷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它们还介绍了一些创新的喷漆技术和趋势,使读者能够跟上木工喷漆领域的最新发展。因此,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木工喷漆师傅,选择这些书籍将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它们将为你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你在木工喷漆领域取得更好的成就。
三、五本工艺专著?
1、《考工记》是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末年,齐国官府工匠所记有关工艺的典籍,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工艺专著,也称《周礼·考工记》。全书共7100余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反映出当时中国所达到的科技及工艺水平。此外《考工记》还有数学、地理学、力学、声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2、《古玉图谱》是中国宋代(公元960~1279年)有关玉器工艺的专著,龙大渊著。此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玉器专著。全书共100卷,有图700幅,记载了南宋高宗时期(公元1127~1163年)皇宫中所藏玉器。内容分为国宝部、压胜部、舆服部、文房部、薰燎部、饮食部、彝器部、音乐部、陈设部九部分。书中所记古代玉器极为广泛,除礼仪典祭用的礼器外,更多的是有关日常生活的实用品,并配以附图,堪称玉器工艺的巨著,是研究中国古代玉器的重要典籍之一。
3、《蜀锦谱》元代(公元1271~1368年)费著编。全书不分卷,叙述了四川(中国西部)古代锦院建立的历史、织锦的生产分工、产量及用途等,并详细描述了宋代成都转运司锦院和茶马司锦院所产织锦的各种花色、品种。对于研究蜀锦的历史和宋代蜀锦的装饰花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髹饰录》明代(公元1368~1644年)著名漆工黄成著。全书分乾、坤两集,共18章、186条。内容包括制漆设备和工具、制漆要点、漆器装饰方法、漆器胎骨等。《髹饰录》是一部总结中国古代髹漆工艺经验的巨著。
5、《天工开物》为明代宋应星(公元1587~1661年)所著,成书于1637年。这是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总结了当时中国各个生产领域的知识。全书共18卷,分别记述了种植、纺织、染色、粮食加工、熬盐、制糖、陶瓷、冶铸、车船制造、锤锻、烧制灰硫、榨油、造纸、采矿、兵器、颜料、酿酒等多方面内容。《天工开物》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6、《绣谱》是清代(公元1644~1911年)丁佩所著的刺绣工艺专著。全书分为择地、选样、取材、辨色、工程、论品等六章,总结论述出刺绣工艺"齐、光、直、匀、薄、顺、密"的七字要点。
四、木工书籍哪个适合初学者?
《手工艺人:木工篇》(The Anarchist's Tool Chest):这本由克里斯托弗·施瓦茨撰写的书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入门指南,介绍了基本工具、材料和技术。
《木工百科全书》(The Complete Manual of Woodworking):作者阿尔伯特·杰克森是一位著名的木工家,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木工技术和项目。它也包含了大量的插图和照片,方便读者理解。
《开始做木工:最简单、最快速的方法》(Woodworking for Everyone):这本书由詹姆斯·哈尔(James Hylton)编写,是一本非常适合初学者的入门指南。书中包含了许多易于跟随的步骤和项目。
《木工技术和项目大全》(The Big Book of Woodworking Projects):这本书是一个由几十个木工项目组成的集合,它们都是易于学习和实现的,适合初学者。
《木工基础:简单的技术和项目》(Woodworking Basics: Master
五、万维钢最好的十本书?
最近几年看过的万维钢解读推荐过的书,前20本是得到APP上总结出来的,估计有遗漏,估计仅仅是得到有电子书的部分。后4本是在卖书网站上搜万维钢,结果中标明万维钢推荐的。
按4星、5星算好书,3.5星算半本好书计算,这24本书中,好书11.5本,接近一半。
万维钢是前物理学家,一个优势是擅长讲故事。他的解读有一个问题,就是有时候会把最精彩的故事都已经拿出来讲了,怀着比较高的期待去读书,可能会有点失望。
父母的养育最多只能像园丁,不可能像木匠:3.5星|《园丁与木匠》
看书的名字、封面、海报,暗示本书是写给父母的育儿书,实际不是,是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综述,主要讲各种心理学实验的过程与结论。
英文版版权是2016的,还不算旧。
书中关于儿童与青少年教养的重要信息与观点:
1:人的性格与特长有许多偶然因素和先天因素,父母在儿童期青春期的教养影响不大,父母很难像木匠一样精确控制产品形状,只能像园丁一样提供好的环境等待作物自己发育发展;
2:儿童是通过玩耍来学习的;
3:父母成为稳定且可以提供可靠学习资源的照顾者,要比成为直接教导式的照顾者更有价值;
4:科学和数学也应该通过学徒训练的方式来教授;
5:“带着你的孩子去工作”可能会成为一种惯例;
6:当今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苹果手机,谷歌眼镜以及微信等各种网络社交平台,各种最新的前沿科技产品会对我们的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作为家长又应该做些什么?……而更简单也更真实的科学答案是:我们真的不知道;
7:这一代年轻人用社交媒体做着年轻人们一直以来都在做的事:建立自己与朋友和同龄人的联系,疏远他们的父母,搞暧昧、聊八卦,还有霸凌、反叛和尝试各种新事物。
总之作者认为目前流行的养育、教育模式有问题,违背了儿童和青少年的天性,也给出了一些改进的原则,但是缺乏实施细节,并且没能给出按作者的原则实践的案例和效果。
书的前勒口上介绍说作者是“心理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这个“心理理论”对应的是theory of mind,翻译比较怪异,一般译作“心智理论”。
总体评价3.5星,还不错。
4星|《引爆流行:如何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成为流行制造者》:让陌生的变得熟悉,让熟悉的表现出一点儿陌生感
主要内容是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什么样的文化产品能招人喜欢因而流行起来?
2:为什么有些实力非常接近的文化产品最终的流行程度差异极大?
书中讨论的文化产品主要是音乐、电影、电视、书籍,也讨论了互联网上的内容。讲了许多知名文化产品背后的曲折故事,很多是各种机缘巧合才流行起来的。
比如莫奈、塞尚等7位印象派画家,是因为富翁兼画家卡耶博特支持、购买他们的画作并且死后捐给法国政府,《蒙娜丽萨》知名度大增是因为被盗又最终追回。
涉及到许多美国流行的音乐和电影,我大部分不熟悉。
书中的故事是作者收集资料整理出来的,书中还引用了一些学术研究成果,个别时候作者还亲自走访了一些专家。
关于如何引爆流行,作者有如下重要观点:
1:流行文化创造公司都是风险投资者,依靠创造力的行业是一场概率的游戏;
2:新的流行文化服务于古老的目的。那就是填充时间,让陌生的变得熟悉,让熟悉的表现出一点儿陌生感,影响情绪和创造意义;
3:想要销售一些熟悉的东西,就要让这些东西带来惊喜;
4:人们每天都在谈论那些让他们显得平常的事物,但是事实上,他们想要分享那些让他们显得和主流相比有点儿奇怪的东西。
书中其他重要观点:
5:绝大部分人普遍喜欢他们认同的观念、容易识别的画面、容易联想到自身的故事,以及容易解决的谜题;
6:人们趋向于认为不流畅是一个信号,说明某些事是错误的;
7:人们实际上是喜欢复杂性的。但是这种复杂性需要限定在他们能够理解的范围内;
8:观念真的会像病毒一样扩散吗?答案非常简单,不会的;
9:人们倾向于寻找那些像他们自已的人,社会学家把它叫作“分类”。其次,人们倾向于改变自己,让自已像周围的人,这个叫作“社会化”;
10:一对多沟通的时候,我们会对我们生活里的故事进行精雕细琢;一对一沟通的时候,我们更乐于表达关切;
11:流行产品并不具有代表性,它们往往都是畸形儿,特殊品和例外。没有一个搭建流行产品的完整而完美的标准公式;
12:人们说他们希望能在自己的社交媒体推送里看到重磅新闻,但是他们打开的往往是搞笑图片;
英文版是2017年出的,书中交代实际写作时间是2016年。书中的内容还没过时。
总体评价4星,不错。
3.5星|《为什么:关于因果关系的新科学》:如何从纷繁的数据中找到因果关系
书比较厚,正文346页,注释26页。内容也相对硬核,有一些概率、逻辑的公式,有一些偏哲学的思考。
以为会有许多因果关系的有意思的案例,结果比较失望,大部分内容是在讲因果关系判断的规则与技巧,重点的是用图来表示各因素关系的因果图,和作者总结的几个分析因果关系的公理。
作者说他这本书是关于“因果推断”这门新科学的普及著作。不过书的前后勒口、前沿后序中都没提这门新科学在学术界的地位,和作者在这门新科学中的地位。读后感觉是各学科科研论文中关于因果关系判断的规则与技巧的综述和作者在其中的看法与贡献,距离一门新科学还有距离,至少内容太少了。
前半部分主要讲如何根据数据推断出因果关系。有一类数据基本是充分必要条件,比如长期不吃维生素C和坏血病的关系,喝了霍乱杆菌污染的水和霍乱病的关系。但是更多的是多种因素可能都起作用的情况,这时如何判断因果呢?
前半部分有三个重要的多因素案例,一个是豚鼠的毛色跟豚鼠父母的毛色的关系,比孟德尔做实验的豌豆复杂得多,赖特用图形和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豚鼠毛色有42%的因素是遗传的。
第二个案例是肥料对庄稼的作用,可以把庄稼地分为多片,随机决定哪块地用哪种肥料,收获后分析肥料的优劣。
第三个案例是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涉及到人,不能随机让一组吸烟一组不吸烟,英美两国都启动了前瞻性研究,长期跟踪吸烟者的情况,跟不吸烟的群体做比较。
后半部分,因果关系推演的理论探讨和公式演示更多一些,比较有趣的是辛普森悖论,就是根据统计数据,一个新药对男性效果差,对女性效果差,但是综合男女数据则效果好。
总体评价3.5星。还可以,但是偏硬核偏学术,有概率学和逻辑学公式。
2星|塔勒布《非对称风险》:需要让做决策的人承担相应的责任,结论多推理少证据少
《黑天鹅》《反脆弱》作者新书。
书中重要的思想我认为有3个:
1:风险共担是好的机制,也就是需要让做决策的人承担相应的责任,2008年金融危机正是因为违反了这个原则,美国对伊拉克利比亚等国的干涉的失败也是因为违反了这个原则;
2:群体中最不宽容的少数派可能决定群体的选择:占美国人口0.3%的犹太人对饮食有严格的要求,结果美国几乎所有的饮料都符合犹太教标准;
3:长尾可以分普通长尾和胖长尾。胖长尾包含了一旦发生风险巨大的事件;
我认为这些思想都不是作者发现的。
作者在后记中借虚拟的林迪之口说,一个人胡子变白的时候,不要关注推理,直接关注结论吧。
全书是散文风格,结论多推理少证据少。大部分结论都没能说服我。大部分结论是蜻蜓点水式点到为止,比如说金融危机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本来以为是作者专长可以详细展开,结果只说了两个结论就不再提起:金融危机的起因金融机构是做决策的人不需要承担责任,对冲基金把自己的钱投进去的做法算是一个解决方案。
作者在书中点评不点名批评了许多团体、个人:科学界尤其是社会科学界的同行评审制度、大部分经济学家、许多知识分子、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等。作者认为大部分经济学家都没理解概率,都是在胡扯,科斯和理查德·塞勒的理论有欠缺,许多知识分子在胡扯。
我认为书中至少有三处作者自相矛盾了:
1:批评不用对自己理论的后果负责的知识分子,但是作者也是一个不用对自己书中理论的后果负责的知识分子;
2:肆意批评他人,但是点名骂了两个给他的书写差评的知名书评人,认为他们没资格评;
3:在《反脆弱》中俨然找到了别人不知道的投资真理,本书对《反脆弱》的思想还有所介绍,不过这本书不提他的投资业绩了,比较大的可能是投资业绩不理想。
借用作者的一个理念来做判断:作者对书中自己的言论不需要负责,因此本书的可信度要降低。
再借用作者的一个理念来做判断:一个人反对大多数的科学家,这个人的观点为真的概率极低。
总体评价2星,不推荐阅读。
1星|《巨人的工具》:名人访谈录,有用信息极少,提问水平还不如杨澜
书非常厚,有690页,装订也很好,可以在桌子上摊开了看。
内容极差,是作者对一些美国名人的访谈。作者浪费了许多跟名人沟通的好机会,访谈内容基本是一些琐事、八卦,比如你在看什么书,你想对30岁的自己说句什么之类的。
杨澜在2017年出过一本书《人工智能真的来了》,是她的一个电视访谈节目的文字版。当时有不少IT从业者笑话这本书,我读后评价是3星,虽然浪费了不少跟大牛沟通的好机会,还是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这本书比杨澜那本差远了,作者提问的水平也比杨澜差远了。
总体评价1星,不推荐阅读。
4星|《对赌:信息不足时如何做出高明决策》:赌徒概率思维最优
作者是认知心理学博士,有一个职业扑克玩家哥哥,机缘巧合专职玩德州扑克20年。
作者在玩牌过程中意识到,扑克比赛中的决策次数特别多特别频繁,差不多每两分钟要有一次决策,可能一个决策就影响到一套房子的输赢。于是对优秀扑克选手的决策模式做了许多思考。
书中总结了优秀扑克选手的决策思路,最重要的我认为是两点:
1:概率思维:认识到世界是不可知的,只能尽量选择赢牌概率最大的方案;
2:正确的决策不一定导致好的结果:正确的决策可能导致输牌,绝不能因此认为决策就是错误的;
作者引用了博弈论的基本理论,认为生活中只要有选择就是在博弈,在赌自己的选择是最优的,真实的生活更像扑克而不是象棋:自己接下来摸到什么牌对手摸到什么牌是未知的,运气的成分很大,很自然会用结果来判断决策的对错(但这是不对的),赌徒的概率思维在生活中是最优选择。
书中还给出跟概率思维相反的常见思维误区:动机性推理、自利性偏差、偏见盲点、确认性思维、时间贴现、事后偏见等。
作者也给出了让大脑逐步跳出思维误区适应概率思维的一些方法,比如参加求真小组,小组内讨论问题严格区分情绪、决策、结果,重点讨论决策过程是不是最优而不关注情绪和结果。
作者自己儿子考试成绩不好,总是习惯性地怪罪老师不好,作者用这个例子说明这种失败了怪别人的思维误区是人类天性,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
上面我说的概率思维,书中大部分时候叫做“对赌思维”,个别地方叫概率思维。书中频繁出现“对赌”这个词,根据上下文来看,基本确定就是英文“bet”也就是赌博。
总体评价4星,非常好。
3星|《生命3.0: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进化与重生》:科幻小说的情节讨论
书探讨的主要内容:如果生命3.0真的会出现,那何时会发生?这对人类意味着什么?我们一定要确保人工智能对人类保持友好。
生命3.0算是全书最有意思的一个想法。所谓3.0,是指生命自己设计自己的硬件和软件,这里说的生命,不是指人类,而是指人工智能。作者认为人类是生命2.0版本,不能设计硬件,但是可以设计软件。人工智能则有可能设计自己的硬件和软件。
作者找到钢铁侠马斯克,拉了1000万美金做人工智能研究,主要的成果就是一些会议形成的行业共识:要注意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这本书是作者对人工智能的一些思考。
读后感觉主要内容接近于科幻小说的情节讨论。作者指出人工智能会不会产生意识目前科学界还没有共识,至少没有明确说不会产生的过硬证据。基于这个假设,作者作了许多推测:人工智能万一有了意识,再加上自身的超强能力,给人类社会、给宇宙带来的各种后果。最宏大的后果是人工智能征服宇宙,使用宇宙的全部资源为自己服务。
总体来说全书推测多,确定的信息少,逻辑推演少。
罗辑思维有两期节目专门介绍这本书的内容。觉得那两期节目有趣,还想看在书中看到更多有趣内容的读者,我建议不要浪费时间了,没有了,都被挑进那两期节目中了。
书中交代本书成书于2017年1月。
总体评价3星,有一定参考价值。
5星|《原则》:极度理性的对冲基金掌门人的工作生活原则
作者是桥水公司创办人和CEO。读后感觉是一个极度理性的人,把公司流程当作软件代码反复优化。本书就是作者优化公司流程的基本原则。书中的“生活原则”部分,也不是讲吃喝玩乐的原则,而是讲如何理解现实,如何做判断和决策等话题。
作者在书中比较坦率地介绍他和桥水公司的成功失败的经验,还披露了当前桥水面临的问题。
总体感觉这些原则说的特别好。难得的是居然能在公司内部推广开。
尝试概括一下书中的重要的原则:1:头脑极度开放;2:公司极度透明;3:反复优化;
总体评价5星,非常不错。
3星|希思兄弟《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欣喜、认知、荣耀,连接4大要素
两位作者是教授、研究员。本书的写法是常见的先打枪后画靶子的做法,全书基于一个心理学现象扩充而来:人们会根据两个关键的时刻来评判一段体验的好坏:(1)最好或是最坏的时刻,也就是“峰值时刻”;(2)结尾。基于这个实验,作者给出他们的研究结果,分了4大节许多小节阐述,用故事或个案说明理论。
作者说他们研究后认为,决定性时刻由这4种要素中的几种构成:欣喜、认知、荣耀,连接。全书基于这4种要素继续扩展,讲如何创造欣喜、认知、荣耀,连接。
这个全书最重要的结论,没看到作者给出来源和注释,不知有没有发表到学术圈。
书中给出了许多心理学研究成果,也举了不少故事形式的案例来证明,故事的来源,书中注释说基本是作者的采访得来的。
读后感觉很一般,我最希望看到的心理学著作是这样的:提出一个理论,推荐给一些组织或个人,说明实施效果,效果最好是量化的。
书中有几个具体可操作的工作改进建议:
1:入职体验改进后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2;银行可以在客户的关键时刻(比如买房贷款时)给客户小惊喜;
3:给满意客户更好的体验,比改善不满意客户的满意度,投入产出比多9倍。
总体评价3星,有一定参考价值。
3星|《塑造世界经济的50项伟大发明》:条理性略差,讲故事天赋略差
作者选了50个自认为伟大的发明,从发明的故事讲起,重点阐述经济学角度看发明带来的后果。
读后感觉有点虎头蛇尾,这些发明背后的故事大部分挺有趣,但是作者讲故事天赋不太够,导致大部分故事都不够吸引人。
另外最重要的是全书条理性略差。作者在前言后序中都没能给出选择的标准,50个发明又分了几个大类,无论是大类和小类,我的感觉都是不够全面、逻辑不够严谨。
总体评价3星,有一定参考价值。
城市规模越大,工资、GDP、犯罪率越高:4.5星|《规模》
信息浓度非常高的一本书。篇幅也不小,纸书有568页,致谢与注释只占7%。
全书讲各种复杂的东西中存在的普遍规律:哺乳动物体重每增加一倍,心率降低25%;城市人口每增加一倍,加油站只增加85%;城市规模越大,工资越高,GDP越高,犯罪案件越频发,艾滋病和流感病例越多,餐厅越多,产生的专利数量越多;
整体风格旁征博引,知识点特别多。作者写书的时候75岁(今年78岁),曾经是物理学家,最近十多年专门研究复杂性科学。书中大部分信息引自现存的学术论文中,少数是作者自己的课题组研究成果。
全书10章,4章讲动物,4章讲城市,1章讲公司。讲公司的部分相对来说信息量比较少。
作者尝试整一个大一统的理论,把书中涉及到的各个领域的规模化规律统一起来,写完书的时候这还是个设想。
写作风格比较严谨,别人的观点一定给出来源,自己的观点也说明研究经过。
书中有不少有意思的图表,美中不足的是电子版中的图表也是黑白的。
总体评价4.5星,非常好。
5星|《突破现实的困境:趋势、禀赋与企业家的大战略》:战略书中少见的精品,麦肯锡书中少见的精品
三位作者是麦肯锡战略业务的领导者。本书是他们的一个费时费力的针对企业成长的研究结果。
作者们先是在书中指出了许多企业在制定战略过程中的种种弊病。这一部分有不少幽默和讽刺。全书有不少幽默插图。
随后作者们给出他们的解决方案。他们分析了2393家全球企业在2004-2014这15年之间的业绩数据,认为经济利润是一个衡量企业业绩的好指标。他们根据经济利润把企业分为五个档。企业经济利润的分布符合幂律分布。
作者们的结论是企业成长最重要的因素有10个,其中没有领导力、文化、人才、执行力等常见元素,营收规模、研发投资、行业趋势、并购、内部资源集中在优势项目等因素跟企业高速成长的关联比较紧密。
英文版是今年2月出版的。中文版算比较新了。作者在书中解释说分析数据消耗了比较长的时间,因此书中的最后数据截至2014年,书却是今年才出版。
书后23%的内容是附录、注释、索引。
看得出三位作者有实际的战略咨询的经验,又有严谨的数据分析的态度。这本书是麦肯锡背景(书名带“麦肯锡”的,或者麦肯锡的人比如大前研一写的)的书中少见的精品,也是讨论企业战略的书中少见的精品。
作者们的结论是不是有效,也许要过一些年才能看出来。但是他们的结论,比仅根据成功案例推导出来的结论更有说服力。
书后注释中提到:公司的战略实践领导人最喜欢的战略图书清单包括:
1:《战略:一部历史》(劳伦斯·弗里德曼,2013年)
2:《创新者的窘境》(克莱顿·克里斯坦森,1997年)
3:《好战略,坏战略》(理查德·鲁梅尔特,2011年)
4:《孙子兵法》(孙武,公元前5世纪)
5:《合作竞争》(亚当·布兰登伯格和拜瑞·内勒巴夫,1996年)
6:The Lords of Strategy:The Secret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New Corporate World(Walter Kiechel III,2010年)。
除了这些主流图书,书单中还包括一些只与战略有些许相关性的图书,例如
7:《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受益》(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2012年)
8:《信号与噪声》(纳特·西尔弗,2012年)
9:《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内曼,2011年)
书单中的一些书籍还回顾了1776年以来战略的历史军事根源,包括:
10:《罗马帝国衰亡史》(爱德华·吉本,1776年)
11:《战争论》(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832年)
12:《冲突的战略》(托马斯·谢林经典著作,1981年)
总体评价5星,非常好。
六、木工祖师鲁班读后感?
《木工祖师鲁班》这本书让我对木工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我对鲁班的智慧和技艺感到钦佩。这本书首先介绍了鲁班的生平和成就,让我对鲁班这个传说人物的历史地位有了更清楚的认识。鲁班不仅是木工技艺的代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的创新,为后世的木工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鲁班的木工技艺和创造力。鲁班能够巧妙地运用木材的纹理和形状,创造出各种精致的木工品。他对于每一件作品都有极高的要求,追求完美的细节和精细的工艺。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木工技艺的重要性和精细度。除了技艺,鲁班还教会了我们关于生活和思考的智慧。他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做好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有适合的工具和材料。他还强调了尊重木材的重要性,教我们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通过鲁班的故事,我明白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努力追求卓越,并且要尊重并珍惜身边的资源。总的来说,《木工祖师鲁班》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了解鲁班的故事,我对木工技艺、创造力和智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木工的故事,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探索。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木工、手工艺品和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