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招聘问答中山人才网

有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特征有哪些?

128 2025-07-13 01:35

一、有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特征有哪些?

有效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既能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作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又不会对自己提出苛刻、非分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能正确定位,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他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在生活的集体中能融为一体;既能在与挚友团聚之时共享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无孤独之感。在与他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 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他能把工作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存贮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成效。

(4)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改变现实。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哀不伤,胜不骄,败不馁,谦不卑,在社会交往中自尊自重;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奢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要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足,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

(6)人格和谐完整。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即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体。

(7)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具有与同年龄段的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一般都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二、好老师必须具备什么?

第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第二,要有爱心,要爱自己的工作,要爱自己的专业,要爱自己的学生.第三,要具备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可以结合教师个人的性格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二定).第四,心态要平和.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突出特点?你觉得哪些方面对你的学习有启发?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除在当时打破“学在官府”局面而使文化下移,促进士阶层兴起外,今天的义务教育也与之不无联系。

2、教育作用于社会和培养人。今天于此尚有偏差,圣人先见何等高明!

3、教育目的培养“士”。辩证地看“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既有重大意义也有引起偏差理解的副作用。

4、教育内容“文、行、忠、信”。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既重德育又不薄智育。加工整理补充修订“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紧扣“文、行、忠、信”施教。其于礼仪之邦的深刻影响举世公认。作为当今教育工作者不能不认真领会。

辩证地看待,孔子的教育思想确有自相矛盾之处,如鄙视生产劳动等实际知识,又囿于当时自然科学知识的贫乏,忽视思辨知识和能力培养,缺乏充分的哲学思辨气息。这也可以说与死板教条教学有一定的源流关系。

5、道德教育四原则:

(1)立志有恒 当代教育应于此认真反思,实施“挫折教育”。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发人深省。养尊处优,好逸恶劳,玩物丧志,“不知好歹”的状况令人忧虑。

(2)克己内省 当代教育,包括教师在内,很缺乏此种精神,为人师表意识淡漠;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自负,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以人之过掩饰自己之过。当然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孔子思想带来的消极一面;要培养学生胆大心细,发展个性,有主见又能理解别人。

(3)改过迁善 要敢于认错勇于改过,切忌文过饰非。怎样看待教师自身的不足,最好的方法就是勇于正视,努力学习,敢于自责。

(4)身体力行 言行一致对于教育工作者尤其不可忽视,教师言不由衷学生还不会理解,其负面效应特强。

6、教与学主张八原理:

(1)勤于学习,广于见闻 当代教育,既应教导学生,更应要求教师自己,即“群体观”,摆正教师群体中个人位置,取长补短才大有裨益。

(2)学而时习,温故知新 师生都应学而时习,培养温故知新,用教改新名词谓之“反刍”和“迁移”,要防死记硬背,纸上谈兵,要注重培养的是牢固掌握知识,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学思并重,以学为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学以致用,言行相符 当今教育也存在学用分离的问题,比如语文教师写不好文章,说不好话(结巴、不畅、不规范、口头禅),学生识读、书写水平低,会背条条不会应用等等。

(5)虚心求学,奋发不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老师成为教书匠,往往就是缺乏奋发不息的求学精神,故作玄妙,装得神秘,实际又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使自身渐渐老化、僵化、退化。

(6)启发思维,举一反三 当今教改强调的就是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学e799bee5baa6e58685e5aeb;语文单元教学重在举一反三,实现纵横迁移。

(7)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 备课要备学校、备教师、备学生、备教材。照本宣科,满堂灌实际是惰性的表现。学生观“天生其人必有才”。

(8)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要认真领会“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和“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为人师表须有强烈的角色意识,当然另一方面也应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独立人格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