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招聘问答中山人才网

发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爱情故事有哪些?

176 2024-01-04 05:11

“八千湘女上天山”开始于1950年,大约延续到1952年。这此女兵在荒凉的戈壁滩上拓荒创业,成为中国屯垦戎边史上的功臣,成就了今天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950年,解放新疆并就地成边后,婚姻问题是当时部队官兵的“热门”话题。但是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部队曾明确规定:“汉族军人不允许与少数民族妇女结婚。”兵团的战士们远离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新疆,日日夜夜奋斗在茫茫的戈壁滩上,回家也变得遥遥无期,要说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亲人,那战士们肯定不舍得,也不愿意,但是虽然有万般不舍,最终为了祖国大业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在这片大戈壁滩上搞建设。

有一次在兵团大会上,王震将军讲完话后,台下有一位士兵站起来大声说:“新疆解放了,把我们安排在了新疆搞建设,守边防我们都愿意,不过等我们都老了,能不能在山上给我们修个庙,好让我们当和尚去”。

战士们一句玩笑话让王震陷入沉思,心想十几万战士来到新疆扎根,没有老婆没有孩子,那这生活算怎么回事,随后王震对战士们承诺“组织会给你们解决生活问题”,战士们都乐了。王震向毛主席请示,王震将军当时就说:“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了根,新疆那时候人很少,男女比例失调,解放军战士就要长期扎根,现实问题是需要解决,王震,他们从来没有隐瞒过,解放军战士那时候找对象很抢手,难就难在他们是在新疆,他们如果回家乡,根本无儒担心这些问题,王震实行过很多办法,成效不大,所以他让订过亲,结过婚的战士把一家人接到新疆,部队给补助,没结婚的给他们放两个月假回老家,每个人领两个月的布票,粮票,让他们回家找对象,找不到,就算没完成任务,王震和毛主席一样是务实的,毛主席早就说过,战士要吃饭,子弹是会打死人的,意思是不要把战士当钢铁,他们是人,会饿,会死,浩浩荡荡的新疆建设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不能总想着把战士当工具,让他们做完贡献后,连个养老的人都没有。毛主席也十分重视这件事,决定最先从家乡湖南征女兵入伍赴疆。率军解放新疆的王震将军也是湖南人,为解决男女比例的悬殊,王震向当时的湖南省委第一书记黄克诚写信,希望能在湖南招收志愿戎边的女兵。1950年,第一批湖南妹子坐上了前往新疆的列车,这一次共有1300多名湘妹子。这些南方妹子根本没有见过新疆那样的恶劣环境,黄沙漫天,老鼠四处打洞,很多女战士们都吓得哇哇哭,也是在最后慢慢适应。从1950年到1952年的3年时间里,约有8000名湘女志愿参军进疆,西上天山,在荒凉的戈壁滩上拓荒创业,“献了青春献终身”,组成了中国屯垦戎边史上的第一批家庭,并在那里生儿育女,被誉为“新疆荒原上的第一代母亲”。当时上天山的不止八千湘女,还有鲁、豫、川、沪四省共4万多人。后来华东招了2000多部队女护士、山东征了3000名女兵。到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时候,部队中女性的比例增长到40%。征女兵入新疆,大大稀释了男女比例,客观上也能适当解决士兵们的婚姻问题。

在最开始,应征来到新疆的女兵们并不知道组织有意要在兵团中给她们安排对象,都斗志昂扬的和男战士们一同加入到新疆开发建设的浪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姑娘和男战士之间产生了感情,最终自然而然的走到一起。有成功找到对象的但也有没成功的,没成功的家也得到了组织的牵线搭桥。于是在新疆的戈壁滩上就多出了一个个小家庭,这些家庭给新疆注入了活力,也让建设新疆的事业得以延续。

“八千湘女上天山”的这段戎边历史,这是一件好事,很多女青年去新疆之后,当了纺织女工,拖拉机手,她们都是看了报纸上的号召去的,但反悔了之后要回老家的也可以,回老家的苏明婕写过一本书,《我当了逃兵》,她在这本书里讲了对女人的要求并不严格,后悔了,要回家了,部队还给他们路费,解放军对女兵确实比较包容,尤其当年搞新疆建设,必须要求自愿。但是却被一些反华分子歪曲利用。《孟子》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一部世界史,四大古文明,为何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不曾中断,原因之一,就是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家国情怀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古往今来,这种情怀极大地鼓舞士气、催人奋进,这种情怀同样也是中华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家国情怀正是几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戎边人长征路上的信仰,是他们不断前行的力量。这些戍边青年来到新疆后,加入到建设边疆的队伍里,进入骑兵团、学校、文工团、拖拉机厂、医院等单位,她们为新疆的开垦和文化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们身上体现的正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