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在幼儿教育中体现传统文化教育?
关于如何在幼儿教育中体现传统文化教育,我来说说。我女儿从二十七个月开始,上的传统文化的幼儿园。园里的老师非常有爱心,孩子每天早上八点钟开始,读一个小时的经典,从《弟子规》到《论语》,孩子在幼儿园的几年中,一共读了四五部经典。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的小事上,落实经典中的内容。老师说:经典展开了就是生活,从早上入园时,给孔子像鞠躬,培养孩子们对圣贤人的恭敬之心,到看到老师时的问好,培养孩子们有礼貌。
进入教室之后,把自己脱下的外衣,都折叠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上,落实;置冠服,有定位。
拿出早上要读的经典,统一放在书桌的右边,把要读的两本书放整齐。等老师开始领大家读书时,轻轻的翻开经典,体现对经典的恭敬之心。读书的过程中,用左手按着书,右手的食指,用来指字,读到哪里就指到哪里,落实: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读书之后,静坐三分钟,可以有助于孩子开智慧。
中午吃饭之前,老师领着小朋友一起念感恩词,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吃之前,小朋友说,请老师先吃,落实: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在小朋友相处中,引导孩子们相互帮助,看到别人有困难,能够及时帮助,家长通过联系本的方式,写出来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老师通过孩子的行为,进行引导,帮助孩子改正缺点,老师教给孩子孝顺父母,父母教给孩子恭敬老师,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德行,积累孩子的福报。
生活中,就是把《弟子规》中的每一条,通过每一天的学习,落实在生活中。通过看《中华德育故事》,引导孩子们做人处事,能够向圣贤人学习,做到温良恭俭让。
孩子放学时,看到妈妈,先说:妈妈好!还会把老师奖励给他的好吃的,留给妈妈吃的,放在妈妈手里,这是帮助孩子养成,有好吃的,能够想着给父母的好习惯。
在圣贤教育下的孩子心量大,会主动带好吃的,到幼儿园给大家分享,培养孩子扩大心量,有好吃的能够给大家吃,有一位小朋友上小学以后,仍然是每天带好吃的,给全班小朋友吃,一开始大家没觉得怎么样,后来,全班小朋友谁有好吃的,都会给她吃,大家都非常喜欢她,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这样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会成为焦点,都能让家长放心!
总之,在幼儿教育阶段,可以通过每天学习一条《弟子规》的方式,把经典落实到生活中,并且,最好是家长能够一起学习,这样孩子在家里,行为上有家长做榜样,幼儿园里,有老师加以引导,能够不断的提升德行,离圣贤人越来越近!
二、浅谈中小学书法与传统文化教育?
这有点难谈啊,首先中小学书法主要以硬笔书法为主,而且大部分老师会要求学生写字横平竖直,写字帖也写司马彦田英章的字帖,我只能说,田英章司马彦写的硬笔字,那叫写字不叫书法,老师向学生强调的横平竖直也是摧毁小学生书法审美的利器,如果学生从小写字横平竖直,那么写软笔书法也会不自觉的按横平竖直来写,那样的字不是书法,真正的书法艺术是需要矛盾对比来突出艺术性的,现如今的中小学硬笔书法正在抹杀学生对书法的基本审美,试问所有人写出的字全都横平竖直,还有差异,还有艺术性所言吗?软笔书法呢,也因为学生不需要艺考或者专业性要求不高,甚至直接找美术老师代替书法老师,大多不是书法专业老师,教的书法也是不专业的,比如书法行笔最起码的中锋行笔,切笔,调锋,各个字帖的不同特点 各个书法家的不同风格等等都不是非专业人士了解的,甚至大多数中小学书法老师对软笔书法的了解只停留在篆隶草行楷几种书体上,这不仅不会令学生的书法审美,技术有提高作用,反而会打击,打残学生的审美,这也是现如今中国书法不如日本书法的原因,我们中国人写的汉字书法普遍不如日本人写的汉字书法,因为大量的非专业人士在中小学这一艺术审美培养期将学生的审美打残了,我就是受害者,我学了近十年的江湖派,也就是非专业人士教的书法,在上高中以后,我学习专业比别人落后很多,不如那些从没学过书法的人,别人可以轻松的看出不同贴中字的结构,线条等等特点,我却看不出来,因为我的审美被打残了。可以说中小学书法对学生审美残害很大,因为学校的老师等等都不是专业的,不了解书法,可以说,中国书法在走向衰弱,中小学书法的不专业是主要原因,再这样下去,中国书法将彻底凋零,成为历史。这就是中小学书法。关于传统文化我就不谈了,这个话题比较敏感,而且我也不是传统文化领域的人。
三、浅议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首先要深刻认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大意义:开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提升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创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必须遵循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与时俱进的原则,必须坚持务实、开放、创新的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面向当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任何时候,都不能排斥外来文化,更不能排斥当代文化。相反,它必须吸收当代优秀的文化和优秀的外来文化,不断赋予它新的内容、新的含义;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机制,应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工作考核范围内,同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材编写、审查和指导工作。
四、传统文化教育是否融入文化教育?
是的。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对每个学段的传统文化教育重点给出明确要求。纲要颁布四年多以来,各地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觉自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传统文化教育缺失与不足的关系?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教育如何做人的文化,主要帮助我们处理三种关系: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三;心与物质的关系。这三种关系,是每个人生活之中都要面对的,处理好这三种关系了,做起事来自然就得心应手了。
那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三种关系呢?就是一个“德”字。《大学》上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所以古人的教育重心,其实就是德行教育,所有的经典、学问,都是为提高德行服务的。可最近两百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逐渐丢失,人们更加注重现实利益,而忽视了德行教育,就出现了下面这六种现象:
一,只关心自我,不在意他人
现在人冷漠无情,自私狭隘,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只知道利己,不知道利人。只要自己过得好就行,别人即使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也与我无关。这就是因为缺乏传统文化的教育,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知道人与人之间其实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存在,不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
二,只知道有人,不知道有天
中国有句古话叫:“人在做,天在看”,古人敬畏天地,懂得天人合一的道理,不敢做违背良心伤天害理的事。现在人不信传统文化,不信古人,不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什么都不怕了,所以什么都敢干,比如乱砍乱伐、污染环境,造成自然灾害,比如卖假疫苗、毒奶粉、毒大米、地沟油等等,数不尽数。
三,只知道物质,忽视了心灵
古人重视精神的升华,现在人重视物质的享受。古人懂得万法唯心的道理,所以古代物质上虽然并不发达,但人们生活却很逍遥自在,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古人的诗词歌赋中就能看出,没有优雅的心境,是写不出来的。现在人目光短视,只顾眼前物质享受,陷入无尽的物欲之中,不能自拔,所以虽然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生活压力却越来越大,人心越来越浮躁,快乐越来少,烦恼越来越多。
四,只知道读书,忘记了悟道
古人做学问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悟道,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德行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学。现在人读书,不是追求“道”,而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学历,为了找工作,所以才出现了明天高考今天撕书的现象,跟古人追求的“道”,一点都不相关了。
五,只知道利益,忘记了道义
传统文化重义轻利,“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财富只是最末端的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可取。现在相反,重利轻义,现实主义观流行,什么事都拿利益来衡量,很多人都是见钱眼开,只要有利可图,根本不管什么道义不道义。
六,只知道生命,忘记了慧命
古人不仅重视生命,还重视慧命,人的生命虽然很短暂,但慧命可以永垂不朽,比如孔子、老子,虽然他们的生命也不过是短短人生几十年,但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却可以绵延不绝,天长地久,永远被人怀念。而我们现在的人,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死后到哪里去,及时享乐主义盛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只要活着的时候舒服就行了,哪管死后洪水滔天,被人唾骂。
所以,传统文化真的到了补一补的时候了,真正的教育,是做人,是增长智慧和德行,光学知识,还远远不够。
六、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
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选取优秀的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是学科教学。
七、传统文化教育要求?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深刻变革,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正视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挑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觉自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合力有待加强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八、传统文化教育政策?
加强国学,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要把传统文化纳入中小学的文化教育课程,优化文言文体系教育,培育优质的教师队伍
九、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三个层面的主要内容:一是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二是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三是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这三个层面,分别体现了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对接。比如,“家国情怀”是对国家具有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出于对国家价值发自内心的认可而生成的一种对国家的特殊认知和情感归属。从国家层面上看,家国情怀是国家凝聚力形成与维持的重要动力源;从个人层面上看,只有建立了家国情怀,才会感受到自己与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感受到国家给予的幸福和力量,才能将中国梦当作共同的愿景和追求去努力奋斗。
十、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差别?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最根本的区别,就要从多媒体教学这个定义出发: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突出音视频技术的应用),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可以说多媒体教学过程是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