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工人 > 机械师中山人才网

德国留学硕士几年?

236 2024-04-19 05:27

一、德国留学硕士几年?

对于工业设计的学生没有什么太高的要求,不过你大学的成绩尽量好点,总分最好高于2点5,因为德国正逐步取消diplom,直接读硕士开始有成绩的要求。

德国大学是比较难毕业,但是只要努力还是可以毕业的。因为很多中国人都毕业了,我估计你也可以,不要完全人言亦言,相信自己的能力。

读硕士基本上需要2、3年的时间,不过因人而异。

如果你考过德福,申请到硕士位置,那就不用读语言班了,直接入学,不过每个大学都有德福成绩的具体要求,基本上4个4分以上,有的要求18分或更高。

读语言,努力的话,基本上一年的时间(脱产)就可以了,不过也要看个人。

二、德国硕士几年毕业?

德国读研一般两年毕业,在此期间完成要求的课程学分和毕业论文就能毕业了,每个学期自主选课,当然学校也都有一定的指导,考试不过只能选下一次再考,这样就会延期毕业。虽然德国硕士学制是两年制,但是能否两年毕业还是要看个人情况的,一般都会是三年左右毕业。

三、德国的硕士读几年?

1-2年。

申请德国研究生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材料申请德国研究生需要从小学到大学等一系列的所有证书证明,具体根据每个学生的学历情况有所不同。

2.APS审核APS全称是德国驻华使馆文化处留德人员审核部(简称审核部APS),其主要职能是审核中国学生学历的真实性。一般从材料准备到参加审核拿到审核证书,需要约3至6个月时间。

3.申请学校阶段德国大学每年4月、10月开学。10月冬季入学季为主要新生入学季。多数院校10月开学申请截止日期为7月中旬,部分院校为4月中旬。多数院校4月开学申请截止日期为1月中旬,部分院校为11月中旬。所以学生们应尽早查询自己想申请大学的申请材料及申请截止日期。

4.申请签证阶段;冬季开学的通知书一般在每年8/9月发放,春季开学的通知书再每年2/3月发放。学生在拿到通知书后便可以办理签证。德国使馆很少拒签,只要学生能拿到德国大学的录取,一般都能通过签证。

四、德国机械硕士回国就业待遇?

据了解,德国机械硕士回国就业待遇是很好的。

学习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最好的两年留学国家一个是美国还有一个就是德国了。德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所有跟制造业相关的企业都可以为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提供职位。而且德国的汽车工业举世闻名。汽车工业的营业额在德工业营业额中排名第一,是德国的支柱产业,因为也为机械工程专业的额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回国就业前景好

五、德国的硕士学制是几年?

合计5个问题:

1, 对法学的研究生的语言要求很高,名校尤甚。

2,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汉堡法院学院等。

3,一般7万-8万-10万人民币。因人而异。

4,新学制下,硕士生2年,博士生3年-5年。

5,很少有奖学金。但留德的费用既然不高,也无所谓奖学金了。关键是努力学习,顺利毕业。

六、中南大学机械硕士要几年?

中南大学机械硕士的学制通常是3年。在这3年中,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课程学习和研究工作,包括选修课程、研究方向的深入研究、科研项目等。此外,还需要完成硕士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然而,具体的学制可能会因学校、专业以及个人情况而有所不同。有些学生可能会选择加入实验室或工程项目,延长研究时间。因此,在考虑学制时,建议咨询中南大学相关学院或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以获取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七、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硕士几年?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专业硕士是三年,论文要过关,还需要修满学分才能毕业。

八、德国读硕士一般几年能毕业?

新学制下,硕士读1-2年。传统的硕士(Diplom/Magister)学制正逐渐消亡,分级渐进的学士和硕士成为主导学分方面也采用了世界通行的做法。不再像以前那样,由大学毕业之前的考试“一考定终身”,而是每项成绩都会纳入到总评之中。

到2010年以前整个欧洲将普及国际学士(Bachelor)和硕士(Master)学制。对于德国来说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按照改革的目标,到2010年德国将完全废除传统的Diplom和Magister学制。按照新学制的要求,本科专业的规定学习时间最短三年,最长四年,硕士专业的标准学时为最短一年,最长两年。只有取得本科毕业证书才有攻读硕士的资格。

综合大学(Universität)的Diplom和Magister学位相当于Master,高等专科学校(Fachhochschule,简称FH)的Diplom学位相当于国际通行的学士荣誉学位(Bachelor honours)。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也译成高专,简称FH)的学位叫Diplom (FH),可译成高专硕士,相当于英美式的Bachelor(学士);大学(Universitaet)毕业的学位叫Diplom(译成硕士)或 Magister(一般译成文科硕士),相当于英美式的Master(译成硕士)。

九、德国波恩大学法学硕士读几年?

德国读法学硕士一般要五年,德国的教育制度跟其他欧美国家不太一样,没有本科和硕士的分别,本科和硕士连在一起的,雅度6到7年,后来为了能多跟欧洲其他国家接轨,德国才把这6到7年的学制拆成两部分都读下来要五年。

十、读德国硕士你们花了几年青春?

三年两个学校。

没错,德国读大学可以转学。不光是硕士,本科也可以。只要你可以拿到新学校的Zu,在原来的学校注销就行了。德国学校每年基本上有两次申请时间段,已经修好的学分也可以带过去认掉。只要能在新学校找到内容接近的课程就行。我研究生换学校是从布伦瑞克工大 (TU Braunschweig) 换到了斯图加特大学 (Uni Stuttgart),专业也换了,从车辆工程 (Kraftfahrzeugtechnik) 换到了电动车专业 (Elektromobilität)。换专业不用说了,车辆工程太传统了,学的内容有点老了,就业形势也不是很好。换学校主要是想换个地方,斯图在企业实习和写论文的机会比不伦多太多了。

我是2016年10月份到2017年3月份在布伦瑞克,2017年4月到2019年底在斯图加特。差不多一共三年。因为本科是3+1双学位,2015年9月到2016年8月在狼堡(Wolfsburg)的一个FH。这里要说明一点,我16年夏天申请研究生的时候也申请过斯图,只不过当时没有申电动车,只申了斯图的汽车。因为当时还是没有认清形势,觉得电动车未来形势不行(现在觉得真是naive)。但是斯图汽车一改往年行情,拒了我们专业大部分人。本来其实应该收挺多人的,但是德国学校一年一小变,两三年一大变,谁也说不清哪天可以拿来保底的A专业可以全拒,不过也有可能以前都没听过的B专业可以把你们专业照单全收。

当时算是一个小滑铁卢,不过很快接受了现实,该干啥干啥。在不伦的半年上课、生活也都挺开心的。认识了一群朋友,玩得挺high。因为有驾照,没少帮人租车搬家。上的课也都比较扎实,把本科的基础又透彻地夯实了一遍。这一学期学的课程、做的实验后来也被证明挺有用的。

另外后来很多人问我或者从别人那里听说我转学的故事的时候,总是以为我在不伦考了几门课,然后拿着新的成绩去申请的斯图。但是其实我用的还是本科成绩,因为16年冬天开始申请的时候(基本上德国uni每个学校的申请时间节点都差不多),不伦的考试还没开始(Uni的考试总是开始得晚,结束得也晚,Master前两三个学期基本上没有寒暑假)。所以如果想在一个学校修几门课,拿着新的成绩去申请新学校的话,至少要在原学校读一年才行。这个时间成本就有点高了。当然如果你说我多修一些课,回头都想带到新学校认掉,也是可以的。只不过不知道这样还有啥意义。像我当时在不伦读的一学期考了30个学分,到了斯图只认了3学分,因为那门课在不伦6学分,但是在斯图只有3学分。其他的课都是没有太大关系的。

我16年夏天在狼堡的时候开始学德国的驾照,8月底本科论文答辩之前,考了在德国的第一次路考(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哈哈)。但是很不幸,当时论文要准备交稿答辩、路考之前连续练车压力有点大,在快回到TÜV(我们是从这出发的)的时候,过最后一个路口的时候挂掉了。后来10月份回不伦读研的时候又去狼堡练了几次,然后过了路考,拿了德国驾照。现在还记得考完考官当场宣布通过的时候,我问能不能跟他合个影,他说怕别人把他照片传到facebook上。。。然后我和带了我小半年的教练一起合了个影。

拿了驾照之后,就在当年16年圣诞节的时候和几个同学租了个手动挡Q3,从不伦一路南下,先到斯图(没想到半年不到我就过去读书了),跟几个朋友面了基,然后一路向南,在瑞士境内打卡了苏黎世,伯尔尼(应该是在此吃了人生第一锅奶酪火锅),卢塞恩,马特洪峰。接着到了瑞法边境的洛桑,然后取道意法边境沿线,穿越阿尔卑斯山,到地中海,又在南法的尼斯、加纳、马赛,小国摩纳哥,逗留了几天。最后经卢森堡,萨尔回到不伦。全程1000多公里,历时接近两周,都是我一个人在开(车上只有我有德国驾照,租的又是手动挡),算是好好刷了一次里程。不过从那以后,长途出游再也没有租过车,因为算下来公共交通费用差不多,也更舒服。

扯远了,当然在欧洲的5个圣诞节+4个复活节每次都没有浪费,基本上都是带着或者跟着我的度假天团(当然成员一直变)天南地北,在欧洲的小圈子里乱窜。这也算是欧洲留学的一大优势吧,国家多,民族多,文化多,历史遗产也多,能玩的更多。所以每次出去玩基本上都是开眼界的好机会。

罗马斗兽场,威尼斯大运河夕阳、威尼斯叹息桥,杜布罗夫尼克君临城,法国斯特拉斯堡
2018年圣诞罗马斗兽场边
2017年圣诞伊比利亚半岛剪影

回到学习哈。

2017年4月正式开始在斯图上学了。我们电动车专业一共有三个方向,elektrische Antriebe(电驱动), autonomes Fahren(自动驾驶,17年还叫Fahrassistenzsystem,驾驶辅助) 和 Infrastruktur(基础设施)。最后一个专业比较偏电网这些,本科学能源的可能会比较接近。入学了之后了解到我们专业有不少跟我一样,本科是学汽车的,大家基本上都选的电驱动和自动驾驶。也有本科学电子电气的,不过这些人基本上大部分都去接着读Elektrotechnik了。我选的是电驱动,因为觉得选自动驾驶/驾驶辅助的话还是跨度太大了,而且自己编程又不太行。选电的话本科还有一些基础,也算循序渐进吧。

斯图加特大学市中心校区的旗子,下部一大圈点点就是斯图加特大学的标志

这个选择现在来看,也不算太差,毕竟新能源汽车还是个新的行业。不过从研究的角度来讲,我后面主要涉及的电机已经比较成熟了,甚至可以说有点老了。远没有自动驾驶或者人工智能领域可以研究的方向多。所以我现在在家默默自学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的时候,回头看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发现每次到了选择专业的时候,都有点太保守。以至于从后面往回看的时候,都要再花时间补上因为前面的选择而错过的东西。

回到上学。我基本上延续了在不伦的风格,课表能塞都塞得差不多了,能听的课都去听一听,不过汽车的,电车的,本专业还是非本专业的。而且斯图的教辅系统ilias上很多课能直接进去下课件,所以我也是秉承着中国人用到用不到既然免费先拿了再说的优良传统(其实德国南部的Schwaben地区 - 就是斯图所在的地区 - 的人也这样,我们是勤俭节约,他们是有便宜不占天打雷劈),能下的都下了,说不定以后会用到呢(事实证明我这种到处搜集课件的好习惯还是挺好的)。然后考试也是报考的阶段(德国研究生考试比较自由,没有规定哪学期必须考哪些课,可以自由安排)能报的先报上,考不了回头再取消(考前7天之前可以取消)。

有些课选了其实也就是在课表上占个位置,提醒自己可以下点课件看看 哈哈

这样我前两个学期其实把该上的课都上了,考试倒是没有都考完,不过也给后面第三学期(2018年4月到9月)实习,第四第五学期(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写论文(德国很多学校的Master要求写一大一小两篇论文)做了比较好的铺垫。我是第二学期上课快结束的时候投了几个实习,基本上也都是斯图的几个大公司。最后只有Mahle给了一个面试(最后就去了这个,可以说是100%命中了),面的时候原定两个人,最后只有一个人面我,另一个人出差去了。这俩老哥后来就是我的导师了。面试的时候问的技术问题一半汽车一半电机。他们小组(其实就是他们俩,我进去就变成我们仨了)做的相当于企业内部的咨询,平时任务就是搜集整理汽车行业各种驱动相关的技术、排放法规、商用车乘用车生命周期成本信息等等,然后整理成roadmaps,计算表格这些,其他部门有人来咨询新技术的时候,就轮到我两个老板出场了(后来另一个,就是面试的时候没有面我的那个去做燃料电池项目了)。

所以我实习的时候基本上任务就是各种看文献、查资料、整理PPT、跟老板一起做表格,然后平时我们两三个人开会的内容就是我把总结好的内容讲给他们听,然后等他们提问、挑毛病、教我这些那些新的内容、告诉我去找谁谁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然后回来再反馈给他们,然进入下一个轮回。当然有时候也挺枯燥的,看着别的实习生都能去实验室东敲敲西碰碰,在电脑上也都是各种simulink模块拖来拖去的,心里也是挺羡慕的。所以我老板有时候也让我跟别的同事去电机台架帮帮忙见习一下,或者去Werk II(二厂)发动机实验室了解了解顺便帮他问个问题(虽然我觉得这个问题他自己直接就能问到,当然也是让我学点东西)。

实习的时候感觉自己就是劳模,天天早到晚退的,为的就是多攒点时间请假回学校做实验、弥补一下公司少给了我两天假期的劣势(本来半年的实习应该给10天的假期,因为我第一个月不是月初开始的所以不算一个完整的月份,只给了8天),当然就是这样我最后还是用假期和攒 的时间早结束了一周(然后Zeitkonto上还多了俩仨小时,实习结束俩月后公司还给打了二三十欧)。当然实习的时候也考了大概四门考试,可以说整个学期输出很猛了。

另外2018年初的时候,马勒已经把义务实习(Pflichtpraktikum)的税前工资提高到和自愿实习(freiwilliges Praktikum)一样了。这里插播一条背景知识:德国高校的很多专业(本科和研究生都有)要求学术做8-12周的义务实习,但是很多企业是不提供3个月的实习的。因为实习生可能刚刚熟悉了环境,做了点东西就要结束了,这样不利于提高工作的连贯性和效率。所以大部分要做义务实习的同学都找了6个月的实习,也就是3个月的义务实习+3个月的自愿实习。

但是两者的工资一般是不一样的。2018年之前很多公司的义务实习税前工资比较低,一般只有几百欧,但是自愿实习的税前工资就有1000多欧了。因为自愿实习好像从2015年左右或者晚一点起就要按最低工资标准(前几年应该是八九欧/小时左右)算了。另一方面,招义务实习生可以让公司少交税(因为是在支持高等教育)。而且两种实习生从本质上来说没有区别,只是合同不一样。所以公司肯定更愿意招义务的实习生,毕竟廉价劳动力不要白不要。而且义务实习生不需要交退休保险(Rentenversicherung)、护理保险(Pflegeversicherung)等等。自愿实习生的工资高,公司要帮忙交的保险部分也高,反正就是要多花钱。两相比较,肯定更倾向于招义务的实习生了。所以以前基本上义务实习相对来说好找一些。

从2018年左右开始应该法律规定两种实习的税前工资应该一样了。下面是我2018年9月的工资单。税前是1425欧,到手差不多是1070欧。中间的355欧包括60欧的工资税、118欧的医保(实习之前自己交的时候是90多欧一个月,现在有工作合同了当然保险也要多交点)、132欧的养老保险、21欧的失业险、22欧的护理保险(重病、事故或年老丧失自理能力时请护工需要的保险)这些相当于我们的五险的保险。不过义务实习应该就不需要交除了医保之外的保险了,而且税也少。所以,基本上是实习开始的越晚,好处越多。当然现在新冠疫情时期另当别论。

2018年9月实习工资单
实习结束前的最后一瞥
左边是实习结束的时候导师送的小礼物,底部有这半年来跟我有过工作上往来的同事的签名

然后实习中间的时候我就开始找下学期(第四学期)要写的小论文(Forschungsarbeit)了,本来想在公司内部写的(在公司内部找论文的优势就是可以直接去找放题目的人或者发邮件自荐,比在外面方便得多),有两个位置也挺合适,但是折腾到最后也没谈拢。不过我也是比较早就开始投了别的公司的论文。最后在Bosch的前期研发中心找到了一个论文(其实放的是毕设,不过我问能不能当小论文写,放题目的人 - 后来我的小论文+大论文的导师 - 说可以,不过我感觉当时他也没整明白小论文是个啥玩意)。好巧的是这个导师放了两篇论文出来,加我在内一共面了三个人,最后要了两个人,一个是我,另一个是我在斯图同专业的同学(当时他也在实习)。然后后来我们俩就做了半年的同桌(我写小论文,他写大论文,写完就毕业了)。

关于论文(本科毕设,研究生毕设以及小论文)能不能在校外写,德国每个学校的每个研究所都有不一样的规定。因为论文名义上必须有一个学校的教授作为导师,这些教授就分布在各个研究所,要在校外写的话就找相关领域的教授带,但不是每个教授都愿意带校外论文的。原因很简单,先看看跟他们所有没有合作啊,能不能带来一点收益啊,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的。另外很多公司里的论文都要求保密的,学校最后不一定能拿到全部的成果,还要跟公司签个保密协定,几年之内不能给第三方的人看。总不能白白浪费人力,辅导了自己没法得到成果的论文,结果自己所里的学生没人带(学生大部分都是在学校里写论文,在公司里写的还是比较少的;虽然公司论文相当于实习,能拓展人脉,还能拿工资,但是如果所有学生都去外面写论文了,谁来帮学校里的教授和博士生干活呢)。

我们俩的论文在学校找导师的过程就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中间各种波澜诡谲,试了几个所,都说不行,最后还是确定下来还是挂在了电机所的导师名下。因为一开始我在实习的公司找小论文的时候找了他们所一个人当导师,后来那个论文吹了,我也就跟那个人说不做了。后来给现在的论文找导师的时候他们所的人就开始翻出来这件事说你之前咋鸽了我们的人。。。然后另一个原因是他们也理解错了论文的内容(当然也是因为保密的原因,我公司的导师没有写很清楚具体的内容),再有一个问题是他们所竟然要对保密协议收费。。。有点让人看不到下限了。不过最后问题都解决了。保密协议的问题,最后的解决办法是论文里面需要保密的部分我们都先抠掉,然后给所里一份不完整的论文。不过所里导师听我中期和终期汇报的时候,ppt上的内容都是完整的。意思是他自己可以了解我做了啥,但是他也不能得到任何公司以外的人可以拿到的数据和图片。

Bosch发的毕设论文合同

然后2018年11月就正式开始了我在Bosch整整一年的论文生涯。小论文内容是电机仿真,大论文是做的电机控制。公司离学校比较远,不过好在有班车。但是班车走的山路也挺晃的。每天来回单程要一个小时多吧。有时候错过了班车,坐Sbahn(德国的城市快车,红色车皮)时间就要更久了。论文本身当然是也不简单,不然也不会招俩人一块做,当然是分两个方向,不过大方向比较接近。我写小论文的时候导师对这块也不太懂,组里有个大爷懂电机有限元仿真但是对我们的问题也帮不上太多忙。更要命的是,用的软件是公司内部自己开发的,功能相比一般的商业软件那可是小巫见大巫,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为啥要用这个软件呢?当然是不要钱了。。。隔壁部门有个罗马尼亚大叔,我们的电机模型用的就是他的。导师一提他满嘴都是Experter,但是这个Experter却是极尽嘲讽之能事,喜欢嘲笑人。没办法,毕竟要请教人家,看人脸色吃饭。但是最后发现找他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是个半吊子专家。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另一个真大神,也是我学长,就在他们部门,人家三下五除二就把问题给整明白了。最后反正圆满解决了问题,结束了论文。

然后学校导师来公司答辩的时候,公司导师顺势就跟他一块把我大论文题目给定下来了。因为我公司导师其实也是个在读博士,挂在KIT(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的一个教授名下。我们做的小论文大论文也是他博士题目的一部分。他当然希望能留我接着写个论文,毕竟环境啥都熟悉,能力也行,又能比较快地进入状态。然后我回去休息了两周,去了趟法国斯特拉斯堡玩了两三天,又去了趟克罗地亚玩了一周,就回去接着写大论文了。大论文是控制仿真加实验结合。对我来说都比较新,我导师教得也比较认真,我学得也算卖力。整体进度也不错。不过夏天是德国人假期最多的时候,我那个荷兰导师就往美国飞了两回去跟他的美国老婆团聚,每次一个月,一半时间度假,一半时间home office。

当然还要吐槽一下德国大公司的毛病:搞个啥内部加工订单、预订个啥东西都要走好多流程,效率还特别低,总之时间能给你拖特别久。我导师一直往美国跑其实也是因为预订的电机还没到,没法在实验室干活。后来电机来了,我们一起搭了两三周的台架,调试系统花了两周,然后坐了几组实验就差不多我要结束了。后面他又找了我同专业一个德国人接着给他做实验。

还有一点要吐槽的是,大公司的财务部门其实也挺抠的。Bosch这种在Schwaben地区 - 该地区的人以比较严重的勤俭节约(抠门)风格著称 - 发家的公司,也将这种传统美德发挥的淋漓尽致。本来Bosch的研究生毕设论文是800欧,我小论文要做的其实也是个研究生毕设题目,无论工作量还是难度都没什么好挑剔的。公司硬要给新开一个小论文的合同,然后就可以少给钱了(470欧)。。。这我也没说啥,毕竟这个经历比较重要,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外面写下论文。然后更奇葩的是公司食堂给高薪水(到手1000欧出头)、工作量一般(按时上下班,还有带薪休假)的实习生学生折扣,我们这些苦逼论文党要给员工付一样的价格。。。明明从贡献上来说,论文的学术价值要高得多。

在博世的整整一年学了很多东西,认识了不少人,有一些还是从国内博世去我们那边出差的中国同事。公司在郊区,建得比较大,一个主楼比较气派,围起来一片不小的园区,每天中午吃完饭大部分人都会绕着公司边缘的栏杆绕圈散步。博世另一个福利就是有免费的咖啡,这可是德国最喜欢的饮料+划水方式。我坐的位置又是在厨房拐角处,天天就不停地听着厨房里你来我往,schwaben口音此起彼伏,好不热闹。所以干活的时候经常戴着蓝牙耳机听歌,对面的利比亚大叔还问我戴着的是啥(怎么样,德国的digitalization做得是不咋样吧)。部门每周二上午有四十五分钟的inno-cafe,每次会找人讲讲自己最近做的东西或者参加会议带回来的报告等等,接着是半个小时的status update,部门老大让每个组组长给所有人汇报一下这周有啥新动态。这个时候我们实习生论文生基本上是缺席的,要不回头没法早点溜去食堂吃饭,去晚了排队的人就多了。公司还有室内体育馆,每周五三点到四点下午基本上就是我们中国实习生的篮球场了。实习生来来走走好多人,终于到最后我把我自己也送走了。

Bosch中央研究院大楼的2019

一开始因为不想早上跟导师在班车上碰到(我们办公桌就是斜对面,每天都要瞅着对方整整一天),基本上早上都是坐最后一班车的。后来论文快结束之前的一旦时间,开始每天早上坐一个同学的车一起7点出发去公司,大部分时候到了办公室基本上没几个人。然后看着在自己工位上吃点面包,接杯咖啡,看着同事慢慢悠悠一个一个来的感觉还是挺不错的。

当然写论文这一年也考了两门试,一学期一门。本来是比较ambitioniert的,但是越临近考试越发现,我凑,这不行啊,论文太占时间了,根本抽不出时间来复习。然后在考试办登记Masterarbeit之前,才把最后一门补课考完(补课是录取通知书上规定的,写毕设之前一定要考完的课程)。然后写毕设的时候终于考出了研究生生涯唯一一门1.0的考试,还要感谢助教题出得简单,另外一起复习的同学也助攻不少。

在德国的最后一个圣诞节没有出去玩,因为当时开始准备雅思考试考试,想接下来申请英美的PhD了。在家闭关两周多,最后2020年1月4号在斯图考了雅思,两周之后拿到成绩是7.0. 一开始觉得还不错嘛,后来问了跟我一个考场一块考试的另一个中国哥们,人家是真裸考,看到雅思考试报名送课程就报名了。当然课程也是一节都没上。就这样考前才看了考试是啥形式的,不慌不忙从从容容上考场的。最后问他考了多少,人家说7.5。。。这就是人和人的差距吧。。。

然后就在宿舍准备申请PhD的材料,一直到一月十六号飞机回国过年。到那个时候为止,前面四个春节都是在德国过的。心想,终于能回家过一次年了。机票是往返的,原定2月17号回德国。

当然后面的故事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了。我也终于没有再回去。一开始准备等国内好点就回去,后来国内慢慢好了,欧洲开始不好了。当时还想这应该不会太久,天热了就好了。事实证明又是一个naive的想法。所以三月份的时候就决定不回去了,反正已经毕业了,回去也是找工作。PhD准备明年再申,今年不适合出国了。德国工作也不好找,风险还挺大。

但是之前回来的时候从没有想过不回去了,所以德国宿舍的那边的东西一点也没收拾。不过还好没啥值钱的东西,请了一堆同学帮忙,每次视频一个小时,前后好几周才彻底清理完,退了房。期间把保险、居留这些也都退了。

整个过程都是以远程的方式把自己在地球另一端的痕迹一点一点擦干净,虽然视频里看着那里的人、那里的物没有任何变化。唯独我已经回不去了,而且是以这种彻底的方式,与过去四年多的时光告别。从德国走之前,跟每个人道别都是说:等我回来,我们一起聚聚;等我回来,我们再一块去xx玩啊。。。

之前都是送别人走,这次终于轮到自己了,没想到,连个告别的机会都没有。

回首这四年(本科大四一年+研究生三年)认识了很多人,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参加了很多活动,也去了很多地方,总得来说没有浪费太多时间吧。从大学开始养成的学习习惯一直还保留着,学校里最熟悉的地方除了宿舍就是图书馆了吧。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在德国这几年没少做饭,当然德国炉子不行,基本上都是用电的,热得比较慢。只能炖个排骨,卤个牛肉,像爆炒条件不太够。学会了几道菜,聚餐也没少吃火锅,怎么做饭最省事能吃得时间久,我也挺有心得的。最重要的是,回国以后,下厨房不慌了,切菜刀工虽然不能说是炉火纯青,也能咣咣咣半分钟停不下来。另外,正是国外啥东西都太贵了,像火锅,烧烤,包粽子,过年包饺子大家基本上都是自己准备原材料,手工DIY,跟国内比,花得时间多了点,但是人多一起动手的乐趣也就在这了。而且,人在国外,不就是时间比较富裕嘛。

2019年圣诞节没出去玩,在朋友家一起包饺子
2018年夏 朋友庆祝乔迁之喜的BBQ趴
2018年端午节在同学宿舍包粽子

国内总有人觉得国外的月亮都是圆的,加油就跟加水似的(德国牛奶便宜点倒是跟水似的)。昨天网上买菜板的时候,看到一句话,国外用的都是不锈钢菜板,当场笑晕,还是国内网购能让我看眼界。我在德国自己用的还有见的别人用的还是木头或者塑料的,不锈钢的估计也有,但也不是我等穷学生用得起的。国外生活有时候挺单调的,德国商店除了饭店周日都关门,没法上街溜达就只能约二三好友,附近山沟沟里徒个步。另外留给自己和家人的时间多,工作日下班后同事基本上就都回家了,很少有应酬。可能一个越成熟的社会人们越会向内关注,而不是太多外部世界。

希望以后再往前看的时候,可以说一句:这几年时间都是值得的!至少现在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