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械化战争的典型战例为
信息化战争的代表性战例是海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阿富汗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并依赖于信息的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以及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大量地运用了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二、机械化自动化专业
主要区别在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偏向机械方面,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理论以及电气、电子等方面内容。自动化:侧重控制方面,比如说一台机械手,或是机器人。自动化专业就是研究如何控制机械手动作的,如继电器、行程开关、PLC、DCS等模块化控制。机械自动化:侧重设计和装配。还比如一台机械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是研究机械手各个部件生产出来的全过程,每个零件的尺寸、精度等,各个零件装配时间隙等等。 自动化专业专业有三个发展方向,第一个是工业过程控制方向,第二个是电气工程方向,第三个是嵌入系统方向。 1.工业过程控制方向:以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为支撑,针对实际工业生产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由信号检测与变换、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智能控制和现场总路线控制技术等组成方向主干课。 2.电气工程方向:使学生能够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工厂企业、楼宇系统的供电和电气控制、监控等领域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工作。由电气控制技术、运动控制、PLC应用技术、供电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组成方向主干课。 3.嵌入系统方向:注重对嵌入式系统设计与软件设计能力的培养,理论结合实践,通过课堂教学、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养嵌入式系统方向的专业人才;由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DSP技术、先进显示技术、控制电机等组成方向主干课。
三、机械化战争作战方式的本质是什么和机动力的运用
摩托化部队和机械化部队都是工业化战争的产物,它们都是使用内燃机作为主要的运动动力,它们使军队的机动方式都变成了车辆,而不再是人的两条腿和骡马的四条腿。
四、机械化战争理论又称什么制胜理论
1、《战争论》,时间:1832~1837,作者:克劳塞维茨(德国)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克劳塞维茨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
全书60余万字,分3卷8篇,分别论述战争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战斗、军队、进攻与防御和战争计划等。作者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本质,指出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阐述了战争性质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等理论。
尽管该书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但由于克劳塞维茨注意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考察战争问题,因而阐发了诸如“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等一系列在战争理论中引起一场革命的主要思想。
2、《制空权》,时间:1921年,作者:杜黑(意大利)
航空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活动领域——空中领域,结果就必然形成一个新的战场。——杜黑
1921年,杜黑出版了他“制空权理论四部曲”的第一部、也是影响最大的著作《制空权》。在这部著作中,他开宗明义:“航空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他认为,未来将有三个而不是两个战场,原来控制陆地和海上战场的军人,必须学会防御空中攻击,懂得掌握制空权。
制空权理论具有划时代意义。杜黑制空权理论问世后很快引起各国的普遍重视,成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空军建设的圭臬。尽管由于杜黑缺乏实践,他的理论有很大的预测性、主观性和片面性,但它给世界军事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人们给予它很高的评价,并誉苦黑为“战略空军之父”。
3、《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时间:1890年,作者:马汉(美国)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马汉
马汉一生致力于海军战略理论研究和著述,共留下专著二十多部和论文130多篇。《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是1890年出版的,它是马汉海权论的第一部成功之作,是海权论三部曲之第一部,也是马汉海权论的奠基之作。
4、《装甲战》,时间:1932年,作者:富勒(英国)
缺乏工业、制造能力和机动车辆的国家将无力抗击外国的入侵。——富勒
英国人富勒于1932年发表。这本书是关于机械化战争理论的代表,被奉为“机械化战争的圣经”。
五、机械化战争的作战指挥控制是扁平状的网络结构
模具压制成形是利用压力将置于模具内的粉料压紧至结构紧密,称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
的坯体的成形方法。
压制成形的坯体水分含量低,坯体致密,干燥收缩小,产品的形状尺寸准确,质量高。另外,成型过程简单,生产量打,便于机械化的大规模生产,对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扁平制品尤为适宜。具有压制成形广泛用于建筑陶瓷、耐火材料等产品的生产。影响压制成形坯体质量的工艺因素主要有成形压力、压制制度,粉料的工艺性能及模具的适用等。
六、机械化部队
机械化部队,以坦克、装甲输送车或步兵战车实施运动和战斗的部队。以坦克为主要装备的部队称坦克部队。以装甲输送车或步兵战车为主要装备的部队称机械化步兵部队或摩托化步兵部队。
机械化部队是快速移动型的防御部队,而且是会在战斗中快速撤退的部队(除非与之交战的也是另外一种快速部队)。
城市的战略资源贮存区中,必须要有原油以及橡胶才能生产机械化部队。
装甲部队的出现代表着部队可以快速冲破敌人的防御据点,而且快速进入战场之中。但是像这样的快速推进,也会使得已获胜的占领区域变得毫无防备。机械化部队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们就是负责用来快速移动并且防守坦克清剿敌军后所获得的地区。这些部队会与装甲车辆在一起,像是半履带车、装甲运兵车等,靠这些车辆将他们快速并安全地运载他们到需要防守的区域。
七、机械化战争的特点
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战争形态,更有其独特的特征。信息化战争将具有以下六大基本特征:
一、双方至少有一方是信息化军队,机械化军队或者半信息化军队打不了信息化战争。
二、信息化兵器成为战场主导,各作战单元形成网络化、一体化。
信息化兵器主要由信息化弹药和信息化作战平台构成。信息化弹药主要指精确制导武器。信息化作战平台主要指各种武器装备系统,包括侦察、预警、通信卫星、具有高技术水平的装甲战车等。
三、信息能成为信息战争能量释放的主要方式。
信息在物质、能量、信息等构成作战力量的诸多要素中起主导作用。信息能即是各种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战场探测预警、情报侦察、精确制导、火力打击、作战指挥与控制、通信联络等综合能力。
四、战场识别系统、战场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目标。
它们是构成信息化战场的“眼睛”、“耳朵”、“神经”和“大脑”,主导和支配着战场所有力量和打击行动。对三大系统的攻防作战,已经成为双方战场较量制胜的关键。
五、信息战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
信息战作为新兴的作战形式,具有崭新的思想内涵。它与以往作战形式相比,主要有三个方面不同:
1、是信息战是敌对双方在信息领域内的对抗活动。对抗的主要关节点是决策对抗和指挥对抗。
2、是信息作战目标不是以歼敌有生力量和重兵集团为主,也不是单纯地只为信息获取、处理与利用而进行的技术较量,而是以破坏、摧毁对方的信息化战场支柱为主。
3、是信息战以夺取战场信息优势为目的。信息优势主要体现在三种作战能力上:
(1)、实时有效地感知战场情况能力。
(2)、及时有效地使用部队和打击兵器的能力。
(3)、通畅可靠的网络通信能力。
六、制信息权成为信息化战争中战场争夺的制高点。
制信息权是指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战场认识系统、信息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在有效地阻止敌方了解、掌握己方主要情况的同时,能够实时准确地掌握敌方情况,具有战场上信息的获取权、使用权和控制权。
制信息权作为主导和沟通陆、海、空、天、电战场的上一层的战场主动权,具有制空、制海、制天、制电的系统功能,因而成为现代战场争夺的“第一制高点”。
八、机械化战争
不是机械化战争。
机械化战争指主要使用坦克、飞机等机械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工业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
机械化战争是在内燃机出现以后,在科学技术和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机械化战争逐渐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打破长期以来对立双方在阵地战中的僵局,自1916年以来,英军先后在索姆河战役和坎布雷战役中使用具有攻击能力的坦克,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九、机械化是什么意思
农业生产使用的工具,多指非机械化的,也称农用工具、农业生产工具。
农具是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器具。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农具丰富多彩。就各个地域而言、不同的环境而言、相应不同的农业生产而言,使用的农具又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历朝历代农具都不断得到创新、改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