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党的领导措施?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1、加强党的领导,是要把全体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中全会精神上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利益观,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坚定不移落实中央改革决策部署。
2、加强党的领导,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3、加强党的领导,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拜人民为师,向实践学习。
二、党的领导核心特征?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新的成功、实现新的突破,创造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得到了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支持。中国共产党实现成功领导的要诀何在?就本质而言,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型政党特性所决定的;从具体来说,坚定理想信念、勇担崇高使命、坚守人民立场和不懈自我革命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实现成功领导的核心特质。
坚定理想信念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并取得巨大成就,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历来高度重视信仰、信念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坚定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在解决思想“总开关”问题上着力,在构建共同思想基础方面用功,引导全体党员牢牢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将最高理想和社会理想统一起来,建立起全党乃至全社会团结统一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勇担崇高使命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历史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产生、存在与发展的内在规定性。党应使命而建立,因使命而存在,为使命而奋斗。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自觉使命,以推进世界大同、实现共产主义及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使命,彰显出强烈的历史主体意识与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
中国共产党不仅正确处理时代使命与最终使命的辩证关系,在最终使命的指引下推动时代使命的持续确立与不断实现,以保证最终使命得以完成,而且致力实现普遍使命与特殊使命的有机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着力推进使命任务的国别化,植根于具体实际和历史条件确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具体使命,稳扎稳打实现目标愿景。
正是在引领人民群众逐步推进历史使命的实现过程中,人民群众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并“坚定地跟党走”,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各项事业的核心领导地位。
坚守人民立场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追求的简明概括,是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根本宗旨和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
在各个历史时期,共产党人无不赋予人民群众以最高主体地位。首先,把人当作主体,依靠人,即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动力,充分激发潜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磅礴智慧和无穷力量。其次,把人当作尺度,尊重人,即从现实的人出发,深入实践调查研究,充分把握民众实际诉求,有效制定方针政策,并以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满足与真实感受评价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尺度。再次,把人看作目的,为了人,即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切实维护人民的权益、努力增进人民的福祉,不断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实现了科学领导,确保了领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不懈自我革命
世界上很多的大党、老党之所以出现问题而丧失领导权和执政地位,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不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革命,在管党治党上出现问题。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证明,自我革命是政党永葆生命力的一个制胜法宝。
一方面,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和行动解决影响党长期执政地位的突出问题,驰而不息地强化作风建设,零容忍全覆盖惩治腐败问题,清除重大政治隐患及动摇党执政根基的因素,增强全党的防腐拒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不断健全自我革命长效机制,把构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与健全国家法律法规体系统一起来,把党的各项建设、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都纳入法律制度的硬约束,将其作为高悬全体党员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自我警醒、自我约束。由此,党的执政基础得到不断巩固。
三、什么是党的领导基础?
党的执政基础,就是包括阶级基础在内的党的群众基础。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面对社会环境和执政条件的深刻变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固,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兴衰成败。
新时期党的执政基础的变化如下:
1、工人阶级发生了新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成员流动性的增加,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作单位、职业身份的差异性大大增加,工作地点的流动性大大增加,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识工人阶级的这些新变化,不断增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
2、农民阶级发生了新变化
一部分农民由种植业转向林牧渔等其他经济效益更高的部门;一部分农民由农业转移到农村非农产业,尤其是转移到乡镇企业;大量的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变为城镇居民。当然,农民阶级仍然是党执政的最主要的群众基础。
3、新社会阶层的出现
新社会阶层是指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因此,必须团结新社会阶层,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四、党的领导由什么保证?
党的领导由宪法来保障。
党的领导是指马克思主义政党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引导和向导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任何一项大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组织的活动,都需要一个领导核心。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战胜风险挑战、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保障。
五、党的领导任务是什么?
党章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1.政治领导,就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重大决策的领导,
它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这是我们党近八十年来最基本的领导原则。发挥政治领导作用,首先要根据历史发展进程,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时提出政治目标和口号,动员全党和全体群众。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实现既定目标。
2.思想领导是理论观点、思想方法和精神状态的领导。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要思想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教育和武装广大党员和人民,宣传党的路线、原则,把党的思想转变为人民群众的自愿行动。正确的思想领导,可以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因此,党的思想领导是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前提和基础。
3.组织领导就是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和党员组织、领导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和主张而奋斗。
组织领导主要是干部选拔任用。党的组织领导是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的保证。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党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就会失败。党的组织领导表现为发挥党的干部的骨干作用,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六、党的领导由什么来保证?
党的领导由宪法来保障。
党的领导是指马克思主义政党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引导和向导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任何一项大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组织的活动,都需要一个领导核心。
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
坚持党的领导其本质就是要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依法依规自觉用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自己的一切行动与工作目标。
七、党的领导的制度和机制?
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机构和组织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对我们党的领导地位的准确界定,有利于把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整合起来,协调高效地解决党内外各种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有力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八、党的领导征文结束语?
在党的正确领导和指引下,我们将T迈入新时代。
九、现行有效党的领导法规数量?
772部
截至2021年7月1日,现行有效党的领导法规共772部,其中,中央党内法规44部,部委党内法规29部,地方党内法规699部。
十、党的领导制度优势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众志成城团结抗疫的磅礴力量,这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