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企业信息 > 公司中山人才网

格力电器股票分析,格力电器公司怎么样?

67 2024-03-12 19:15

一、格力电器股票分析,格力电器公司怎么样?

格力电器,曾经无可争议的核心资产,从没有像这两年一样饱受争议,以至于格力在这两年来有着很高的学习价值——记住我说的是学习的价值,现在我研究格力不是为了投资,而是为了反思和复盘。格力到底掉入价值陷阱没有?格力到底值多少钱?格力的护城河是什么?受到侵蚀了吗?这两年的格力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虽然一直到现在,还是各派人士各执一词。

1,复盘第一次估值,用传统的现金流贴现法

我对格力的第一次正式估值是2021年7月(详见我的文章《修正后的格力电器估值(2021年7月估值)》,此前我算出来的格力的内含股价是51-53元,彼时股价是51.86元,我谓之“公允”。

后来我对模型做了修正,下调了盈利预测,合理价格差不多是45-48元:

不管怎么修正,数量级没有太大变化,合理的PE大约12倍左右。注意表格右上角,12.5%的贴现率,并假设格力未来永续“衰退”-1.5%,股价都值44块钱。彼时如果考虑20%的安全边际,则建仓价35元。

为了观察格力的情况,我在雪球做了个虚拟盘,40块钱建的仓(毕竟彼时算出来最差也值44),不过着实有点打脸。这是个虚拟盘,建仓的目的就是为了观察和验证,然而鉴于格力的不确定性,事实上我并没有实际建仓。

2,复盘第二次估值,0增长假设

2021年底,整整1年前,我又写了《格力电器的全新估值方法(附估值计算结果)》,该方法源自格林沃尔德写的《价值投资》一书,将价值区分为3类。

具体不再赘述,可以点击上面看我之前的文章。总之结果就是,算出来的格力的盈利能力价值(EPV)=52元,如果再保守一点,以2020年的数据,格力最差的年份来算,也值30元。彼时,格力股价约38元。

3,最保守的估值:重置成本价值

然而我发出这篇文章之后,依然有人跳出来逼逼,什么格力不行了,格力衰退了,你假设格力0增长,想过负增长没有?从长期来看,空调保持存量还是大概率的,现有的空调要更换,未来市场大概率保持稳态,你从长期来说做一个0增长假设是可以的(记住我一直强调长期)。但我也承认,空调市场向上空间不大,向下的概率不小,且格力的护城河之一——经销体系——也在互联网时代遭到弱化。

那么格力的价值底限到底在哪里?格力会破产吗?大概率不会,所以用清算价值来算是不合理的,可以用重置成本价值,也就是如果竞争对手要再造一个格力,他要花多少钱?

此时的估值不再考虑格力的现金流创造能力,而是纯粹基于资产负债表,评估其资产的重置成本价值。我依然坚持一个大前提:格力的盈利能力价值肯定还在,只是可能在弱化,即下图2的部分还在,只是变多变少的问题。重置成本价值是其底限,是下图1的部分,如果我算出1的部分,那么格力的盈利能力不管强弱,只要还在,那么迟早能够实现价值回归。

(1)流动资产部分

以下都基于2022三季报的资产负债表。

比较难以调整的是存货,2021年存货周转天数89天,而美的大概是52天,也就是格力多备了42%的存货,一家新开张的公司如果备了这么多货,估计其中的42%要“清仓大甩卖”才能卖掉。所以405.47亿元的存货里,有58%(235.17亿元)按原值计算,再考虑5%的跌价,算作223.41亿元;剩下多余的存货,半价清仓应该还是有人会要的,所以打半价只剩85.15亿元。综上,存货的重置成本合计为308.56亿元。

对流动资产的调整不是非常重要,毕竟都是流动资产,过不了多久,账面价值和重置成本之间的差距就会弥合。关键在于非流动资产的测算。

(2)非流动资产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2021年报披露的明细如下,2022Q3明细未知。假设还持有闻泰、三安,那么2022年9月30日至今,这两家公司的股价是微涨的。但是不知道Q3的明细,这部分就保持原样了。

同理也适用于投资性房地产和长期股权投资,这两个科目实际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可能性很大,但占比不高且缺乏明细数据,因此姑且都以账面价值来计算。

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空调的生产比较标准化,设备等并不难获得,所以我假设一家新公司可以用7折的成本买到质量差不多的二手设备。

无形资产:主要是土地使用权、专利权等,假设专利这些都是虚的,但土地使用权是必须花钱的,毕竟土地是国家财产,任何公司都要为此付出成本,你无法0成本获得。所以我只保留了2021年的土地使用权价值94.28亿元,其他都视为0。至于其他的“无形的资产”如商誉、使用权资产等,都视为0。

递延所得税资产:按8%贴现率计算现值。

(3)调整后的净资产

假设负债一个子儿都跑不掉,都要如实归还,那么调整后的净资产为653.3亿元(归母),低于账面价值957.13亿元。

那么,一家新公司只要有653.3亿元,就能再造一家格力了吗?当然不是。格力有常年积累的品牌以及经销商渠道,这是格力的竞争优势所在。如果只是一家卖大路货的公司,也没必要让我花时间写文章。

品牌的打造和经销商关系的建设,表现在持续不断的销售费用的投入上。最近5年,格力的平均销售费用是156.99亿元。鉴于在成熟市场建设品牌、渠道需要花更多成本,因此没有个5年时间,没有每年180亿元的投入,恐怕搞不定,因此180*5=900亿元,即没有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特许经营权成本。

这么算来,格力的重置成本价值=653.3+900=1553.3亿元,对应每股价值27.58元。即是说,再差再差的情况下,目前格力(凑个整)28元就是底。市场的表现也确实如此。

此前也算过盈利能力价值,以数据很差的2020年为基准来计算,格力的盈利能力价值约30元,也就是28-30元应该就是格力的底部了。

4,一点复盘和教训

当前市场对于格力的估值(32元),正好接近其重置成本价值(28-30元),这让我惊叹市场的精妙。大多数情况下,市场总是有效的,投资者一定要敬畏市场,在自己的认知与市场出现偏差时,要先想想是不是自己错了。

从一定程度来说,“烟蒂股”比其他公司要更难分析,因为一不小心就掉入价值陷阱。用DCF测算格力,肯定会掉入价值陷阱,12倍的格力并不便宜,现在是6-7倍,从盈利能力价值(EPV)和重置成本法来看,或许市场真的认为,格力就是6-7倍的价值。

定性和定量分析,应该互相结合和互相验证,如果定性地判断空调行业已经饱和,2017年以后即进入衰退期,那么简单地以DCF模型,拍脑袋假设一个成长率,就是错误的。如果能看出格力的竞争优势可能被弱化,格力过度依赖经销商体系,从而在电商、新零售上表现不佳,那么即使计算EPV,也要以保守的态度去做,甚至给予安全边际。

我在测算腾讯的时候(《估值实操:200元的腾讯,到底低估了吗?》),我知道腾讯肯定还能成长,新产品、新业务总能给我们惊喜,我只是不知道腾讯能涨多少,无法预测,于是给予0增长假设,一旦腾讯增长,那么增长的部分就是我的安全边际,是惊喜,果然,腾讯这个月来给我非常多的惊喜,今年过年关果然还得靠Pony。

然而格力则是,成长带来的惊喜是不那么肯定的,大家都在担心它会衰退,此时还指望0增长带来bonus,就不对了。我用2020年的数据保守估算格力的EPV是30元,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这也反过来说明:市场认为格力接下来就这样了。

如果你不信任格力,在重置成本之外还要再考虑安全边际,假设打8折,可能最好还是等到25元左右再说,这意味着1.5倍的PB。如果你觉得格力没那么差,EPV是存在的,重置成本价值就是底部,那么28-30元也可考虑,当市场承认格力的EPV,涨到我之前说的45-50元的时候,这个差额则是你的安全边际。

那么,格力还会不会涨呢?不知道,这也是“烟蒂股”的问题,巴菲特也说你只能知道当下是便宜的,至于什么时候涨,交给时间。格力的分红是很大的,即使28的底永远不涨,但如果拿住,每年除权除息都能把成本摊下去,至于这笔投资是否划算,就见仁见智了。

二、珠海格力电器公司?

你们官网在哪,客服电话多少啊

三、格力电器哪里好?

虽然已经从这公司离职好几年,但依然会和老同事走得近,我觉得他们是我在这个城市最好的朋友。

大部分老同事都跳出来,相聚难得,每一次相聚都是漫无目的,欢声笑语,因为这公司酒桌文化?^_^因为这公司的技术员就是单纯又理智幽默?^_^

公司的员工不论蓝领还是白领,都时刻吐槽公司封闭保守,员工们在这个城墙里必须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很多,什么跨部门的项目是特别多。而与外界的交流简直少之又少,就更让公司内的人内部交友了,周末休息时很爱组织一些爬山骑车徒步有益身心的活动。

很多部门员工经常出差,这种长途行走异地互相照应闯关的革命情怀是很棒的!生命中无可取代的经历。

这公司让你学到很多专业层面的东西,技术吧管理吧销售吧。我自己的收获是在中国走遍了很多城市,结识很多有才又有趣的好朋友。只有一种不想带走的格式化,叫做被格力化。

四、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董明珠

董明珠(1954年8月-),出生于江苏南京,著名女企业家,[2]现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连任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3][4],担任民建中央常委、全国妇联第十届执委会委员、[5]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6]

五、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架构?

空调1~7分厂,试制分厂。管路、两器、钣金、喷塑、注塑、模具、控制器分厂。

市场部、客服中心、家经部、商经部、采购部、财务部、出口部、企管部、安全部,监察部、证券部、总裁办,基建办、成品库。科管部、标管部、家技部、商技部、计算机中心、研究院。人力资源部、设备动力部。

扩展资料:

四要素:

企业组织架构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根据企业生产技术特点及内外部条件而有所不同。但是,组织架构变革的思路与章法还是能够借鉴的。

组织架构变革应该解决好以下四个结构:

职能结构,一项业务的成功运作需要多项职能共同发挥作用,因此在组织架构设计时首先应该确定企业经营到底需要哪几个职能,然后确定各职能间的比例与相互之间的关系。

层次结构,即各管理层次的构成,也就是组织在纵向上需要设置几个管理层级。

六、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格力公司的发展历程:

1、创业阶段

1991~1993年,新成立的格力电器,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厂,只有一条简陋的、年产量不过2万台窗式空调的生产线。

但格力人在朱江洪董事长的带领下,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创业初期的种种困难,开发了一系列适销对路的产品,抢占了市场先机,初步树立格力品牌形象,为公司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发展阶段

1994~1996年,公司开始以抓质量为中心,提出了“出精品、创名牌、上规模、创世界一流水平”的质量方针,实施了“精品战略”,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出台了“总经理十二条禁令”,推行“零缺陷工程”。

几年的狠抓质量工作,使格力产品在质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奠定了格力产品在质量上的竞争优势,创出了“格力”这一著名品牌,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口碑。1994年,董明珠总裁开始主管销售工作,凭借不断创新的营销模式,95年格力空调的产销量一举跃居全国同行第一。

3、壮大阶段

1997~2001年,公司狠抓市场开拓,董明珠总裁独创了被誉为“21世纪经济领域的全新营销模式”的“区域性销售公司”,成为了公司制胜市场的“法宝”。

1998年公司三期工程建设完毕,2001年重庆公司投入建设,巴西生产基地投入生产,格力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形成规模效益。

七、格力电器 前景

格力电器前景分析

格力电器前景展望

近年来,格力电器作为中国领先的家用电器制造企业,一直备受关注。其在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产品领域的地位稳固,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格力电器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行业竞争环境

随着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家用电器行业正经历着巨大变革。传统品牌和新兴企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各家企业都在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品质和服务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格力电器作为老牌企业,仍需不断创新和求变。

格力电器的优势

格力电器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佼佼者,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首先,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技术优势使其在产品创新方面具备竞争力;其次,庞大的销售网络和优质的售后服务为其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此外,格力电器一直致力于环保和节能领域,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市场前景分析

格力电器在未来的发展中仍然具有广阔的前景。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家电消费市场依然庞大,格力电器有望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其次,科技创新的不断推动将为格力电器带来新的增长点,例如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发展;最后,格力电器在国际市场上也有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全球化布局。

市场风险分析

然而,格力电器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潜在风险。首先,市场竞争加剧将对格力电器的价格战造成压力,可能影响企业盈利;其次,政策风险和市场变化也可能对格力电器的战略部署和发展计划造成影响;最后,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也给格力电器带来一定的挑战。

未来发展策略

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和机遇,格力电器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首先,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其次,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力度,提升市场竞争力;再者,加强国际化战略,开拓海外市场;最后,关注产业链供应商和渠道商的合作,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结语

总的来看,格力电器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佼佼者,在面临激烈竞争和巨大市场变革的背景下,仍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变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开创美好的未来。

八、格力电器现状

格力电器现状:成功的秘诀与挑战

格力电器现状:成功的秘诀与挑战

格力电器是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凭借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创新的技术,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格力电器的现状,从公司的成功秘诀到面临的挑战。

公司背景

格力电器成立于1991年,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珠海。作为一家专注于空调产品的制造商,格力电器以其高质量、高效能的产品闻名于世。多年来,格力电器不断推出创新的产品,如变频空调、智能空调等,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格力电器的成功源于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首先,公司一直致力于产品质量的提升。格力电器拥有庞大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生产设备,能够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其次,格力电器注重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通过广告宣传、赞助活动等方式,成功地树立了健康、可靠的品牌形象。

成功秘诀

格力电器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有着独特的经营理念和战略决策。以下是格力电器的成功秘诀:

  1. 技术创新:格力电器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不断推陈出新。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和专利技术,能够在市场上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2. 产品质量:格力电器始终坚持以质量为生命的原则,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并通过ISO等认证体系加以证明。这使得消费者对其产品有着高度的信任度。
  3. 品牌建设:格力电器的品牌建设非常成功。通过大力推广品牌形象,格力电器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了高端、可靠的形象,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4. 市场分析:格力电器注重市场研究和分析,及时捕捉市场需求变化。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格力电器能够在市场上抢占先机。
  5. 售后服务:格力电器注重售后服务,致力于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及时解决客户问题,提升顾客满意度。

面临挑战

尽管格力电器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以下是格力电器面临的几个主要挑战:

  •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中国家电市场的日益竞争,格力电器面临着来自其他厂商的激烈竞争压力。公司需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保持市场份额。
  • 技术变革: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家电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格力电器需要不断跟进新技术的发展,以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 消费者需求变化:消费者对于家电产品的需求不断变化,格力电器需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以适应不同消费群体。
  • 国际市场拓展:格力电器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相对较弱,面临着国际品牌的竞争。公司需加大国际市场拓展力度,实现更广泛的业务发展。

未来展望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格力电器需要保持创新精神,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未来,格力电器将继续注重技术研发,提升产品品质,拓展国际市场,并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同时,公司还将加大对售后服务的投入,提升顾客满意度。

总之,格力电器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公司的成功秘诀在于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市场分析和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优势。尽管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格力电器有信心应对挑战,实现更加辉煌的发展。

九、格力电器前景

格力电器前景的展望和发展

近年来,格力电器(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作为中国最大的制冷设备制造企业之一,一直备受关注。作为一家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格力电器过去几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未来格力电器的前景如何?本文将对格力电器的发展进行展望,并分析其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1. 格力电器的发展历程

格力电器成立于1991年,创始人兼现任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是董明珠女士。自成立以来,格力电器一直专注于制冷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通过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格力电器成功地将产品从传统空调扩展到了智能家居和新能源等领域。

格力电器以其高品质的产品和卓越的服务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在中国市场,格力电器是一家领先的空调品牌,并在全球范围内出口其产品,拥有广泛的国际市场份额。

2. 格力电器的竞争优势

格力电器在行业内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这使得该公司在市场中表现出色并保持持续增长。以下是格力电器的主要竞争优势:

  • 卓越的技术研发能力:格力电器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巨资,并拥有一支强大的研发团队。这使得格力电器能够及时推出具有创新性和差异化的产品,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 品质和可靠性:作为行业领导者,格力电器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具有高品质和可靠性。这使得消费者对格力电器的产品充满信心,并愿意购买其产品。
  • 全球市场影响力:格力电器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销售网络,并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这使得格力电器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并及时调整其产品策略。
  • 持续的创新和多元化发展:格力电器不断推进创新,不仅在传统空调领域取得突破,还积极拓展智能家居、新能源等领域。这使得格力电器能够应对市场变化,保持持续增长。

3. 格力电器未来的前景

未来几年,格力电器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以下是格力电器前景的几个关键点:

  • 智能家居市场潜力:智能家居市场正逐渐兴起,成为格力电器未来重要的增长引擎。格力电器已经推出了多款智能家居产品,并不断开发新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满足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需求。
  • 新能源发展机遇:随着全球对新能源的关注度日益增加,格力电器积极投入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和生产。通过开发新能源技术,格力电器有望在未来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竞争优势。
  • 国际市场扩张:格力电器将继续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和拓展,特别是在新兴市场中寻求机会。通过利用自身在技术、品质和服务方面的优势,格力电器有望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大的份额。

4. 总结

作为中国最大的制冷设备制造企业之一,格力电器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凭借其卓越的技术研发能力、品质和可靠性、全球市场影响力以及持续的创新和多元化发展,格力电器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并在智能家居和新能源领域迎接更多机遇。

十、格力电器怎么样?

近一周的文章,应该是引起了大家的热议,评论区里非常热闹,小米、美的、格力,可以说是中国制造的三个代表,想要深刻的理解中国制造,或者其中的任意一家公司,都离不开和余下两家作为参照。

我们今天,主要讲一下格力,在昨天的文章里,我们说,格力和美的已经分道扬镳越走越远,这不是拍脑袋,也不是说《价值事务所》是格力黑,恰恰相反,《价值事务所》一直是格力粉,尤其vive,非常佩服董小姐,可以说,没有董小姐就没有现在的格力。

但,也许从1到100,格力需要董小姐,但从100到1000这个级别,董小姐有可能还不足以单独带动格力。接下来,我们仔细对比一下格力和美的,大家细品一下两者的区别。

01valuefirm成也渠道败也渠道

在九月份,《价值事务所》跟踪格力电器的文章里就讲过,公司太依赖线下,线上的优势不明显,甚至格力一直以线下3万多家核心经销商引以为傲,没曾想,这成了公司目前很大的一个包袱。

今天,我们就渠道这个问题,结合美的,再深入的探讨一下。

我们都知道,格力的掌舵人董小姐是销售出身,因此,没有人能比她更了解销售网络的重要性了,她深深的知道,世界上不存在酒香不怕巷子深这种事,产品要想卖得好,质量过硬是充分条件,牛逼的销售网络是必要条件。

最开始的时候,董小姐采用的是大商制度,对,很多白酒企业,包括做调味品的千禾也部分采用的这个制度,也就是,我产品好,还给你足够多的返利,你就该有充分的动力去销售我的产品。

但是很快,董小姐就发现里面有问题,因为,大商太顾及自己的利益,这样很容易就会伤害品牌方的利益,看看白酒多渠道价格战对品牌伤害有多深,大家就应该清楚了。也就是说,大商很可能为了多卖货,搞促销,甚至还能跨界跑到别的经销商那里去打价格战。

这就很恶心人了...

当然啦,董小姐很聪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一个大的片区,里面有6家经销商,董小姐就把他们组织起来,加上格力自己,新成立一家公司,大家按照这个新公司的利益来分成,如此,大片区内的经销商们就不会彼此拆台了。

而且,董小姐为了进一步捆绑经销商,把这些新成立的销售公司组织起来,再成立一个公司,卖了格力10%的股权过去,如此,所有的经销商们,就绑上了格力这架战车,所向披靡、无往不利。

这也是为什么,格力的经销商们,都是董小姐支持者最核心的原因所在。(下图红框就是格力的经销商们)

团结了渠道的力量,可以说是格力这么多年混迹江湖的看家本领之一,这也是当初格力为什么敢全面退出国美的原因。

但是,很多时候,你的核心竞争力会成为更进一步的阻力。

正是由于和线下经销商绑得过紧,以至于即便到了电商时代,格力虽然早早布局线上,但发展并不顺利。

道理很简单,线下的层层经销商是要赚钱的,价格必定高于线上直营,不少消费者在线下看好了货,很容易就在线上下单,线上和线下就会有一定的“竞争关系”。格力和经销商绑得太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线上渠道发展的脚步。

如果不是格力线上基本真空,奥克斯是不会有机会做大的。

02valuefirm格力的淡季让利

其次,空调是一件受季节影响较大的产品,以至于很多空调厂都会出现,淡季现金流差、旺季产能跟不上的问题,和现在的猪周期可以说一毛一样。

于是,格力首创了“淡季让利”,也就是说,销售淡季时期的空调(09/01 至次年 03/31)定价比销售旺季时期(04/01 至 08/31)要低,如此,经销商们就可以在淡季用便宜的价格囤很多货,然后旺季就可以大卖特卖,不至于缺货而错失良机。

不难看出,我们的董小姐真的是聪明又细腻。

但是,当格力和他的经销商们,有了如此稳赚的商业模式时,比起其他的空调厂就丧失了对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反应能力。

就好比前文我们说的,当格力线下成为铁桶一块时,线上就很难发展。

当然,对于上游反应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单看格力是看不怎么出来的,这里我们和美的对比着看。

昨天的文章,我们讲到,美的的方洪波上台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又是卖资产又是裁员又是看产品线,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T+3变革”。

传统的制造业是,我生产了东西通过渠道,然后卖给客户,这个过程就会产生大量的存货,要么在企业那,要么就压到渠道那;而T+3,就完全调了个头,如下图所示,T+3的本质是以销定产,客户需要什么、需要多大量,当厂商收到这个信息以后,立马组建相关采购并生产,然后交付到用户手里。

不难发现,在T+3模式下,经销商从一个单纯卖货的转变成了一个兼销售和信息收集于一体的运营商,如此,厂商其实可以通过终端订单多少来决定升降价,同时,也可以在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时候,降低终端售价,让利给消费者。

一个十分明显的例子,2018年,上游金属的价格大幅上涨,美的不断减产,比格力少生产近250万台空调,但是在2018年下半年上游金属价格下降的时候,美的开始疯狂扩产、加班,一口气比格力多生产近460万台空调。

使得美的这一年的产品平均价格比格力低不少,于是,这累计700万台低价空调推向市场时,格力瞬间被打得稀里哗啦,这也是造成格力2019年营收不动、净利下滑的一个原因。

T+3对于美的上游来说,实行初期是承担了一定库存风险的,原因很简单,本该作为渠道的成品库存以及公司的成品和原材料库存,基本转嫁到上游身上。但从结果来看,这恰恰是倒逼上游厂商提升预测和快速反应能力的方式,保障了未来美的备货效率。

所以,在格力这条线上,大家看似业绩平稳、风雨无忧、一起赚钱,但却丧失了快速应对上下游变化的能力,而美的这条线上却在不停的改变自我、刷新自我、挑战自我,灵活应对各种变化。

这也为美的目前转型为B+C打下基础。

03valuefirm格力的未来

讲到这里,《价值事务所》还是想强调一点,我们并不是唱空格力,相反,我们很钦佩格力,至少,格力之前的辉煌很大程度上正是捆绑经销商和淡季返利带动下做到的。

即便暂时有些困难,我们相信,迟早也能克服。比如,《价值事务所》在之前的文章:被过分唱衰了,此时正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介入时点,它还是那个王者中讲到了格力的渠道变革,比如:董小姐的直播间。

通过让线下的经销商用类似于地推的方式,引导线下客户通过经销商专属二维码进入直播间;这些客户在线上下单以后,格力就把销售额分配给线下经销商;如果不是由经销商引流来的客户下单了,那就由离客户最近的经销商发货。

格力的股东大会也说,未来公司要引导经销商积极转型,让线下成为体验、交流、普及产品的场所,客户都集中在线上下单,这样,就可以实现专卖店与消费者之间的零距离。

如果格力真的很好的实现了这一点,那么多年掣肘公司的一个难题瞬间便得到了解决。可是,格力真的能做好么?

别忘了,格力近期引入了谁,高瓴资本呀!高瓴最擅长的就是传统企业数字化赋能,前有百丽后有蓝月亮,现在,应该有格力。

04valuefirm写在最后

空调虽然一直都有天花板说,但《价值事务所》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这个天花板还早,中国的基本盘总归是发展中国家,还有大量下沉市场没有用上空调。

或者,别说大量家庭了,连很多高校教室都没有空调,比如,vive的母校,现在都记得,每逢暑假期末考试,大家都去食堂或者图书馆复习的场景,教室实在太热了。

这都是巨量市场,而且,国外的智能制造,目前比起中国来,真是差了一大截,不想想象,未来的中国制造将走向国际市场,也许,未来全球70%的空调都来自中国...

所以,格力的天花板现在还为时尚早,只是,格力现在确实被美的甩出好大一截,这个差距需要正视,而且,可见的未来,两者的差距大概率会越拉越大。

格力电器过往文章合集:格力电器